來源:人民日報
2017-11-02 07:48:11
記者們在呼倫貝爾市兒童福利院與孩子們親密互動。 本報記者 馮學知攝
9月下旬的內蒙古,漸漸涼意襲人,但自治區(qū)成立70周年大慶的余熱猶在。21日,來自埃及、英國、美國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0家海外華文媒體記者在呼和浩特集結,開始了為期一周的考察采訪。
從呼和浩特到呼倫貝爾再到滿洲里,從展覽館到草原濕地再到邊境小鎮(zhèn)的異域風情,廣袤大草原上古老與現(xiàn)代的交融、人與自然的和諧給記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斑@里有太多的印象需要沉淀,太多的今昔值得比較,太多的故事想要講述。內蒙古讓人驚艷、驚嘆、驚喜!”奧地利《歐洲華語博客》總策劃常暉在她的節(jié)目中這樣感慨。
壯美草原,成就耀眼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風吹綠草遍地花……”離開內蒙古時,許多記者情不自禁地哼起了這首歌。美國捷迅傳媒副總編朱昌文在他的散文《草原懷想》中這樣寫道,草原是有魔力的,只要你踏上過那片草地,再回訪,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
渾厚的長調、悠揚的馬頭琴、粗獷的蒙古歌,還有一排排鴻雁、一座座氈房……這樣的圖景已在這片土地上存在了千年。如此近距離接觸,讓埃及《中國周報》副總編朱新娥有種“朝圣”的感覺,她感慨,作為中華文明重要組成部分的草原文明,其實就印刻在每一個華夏兒女的記憶深處。
注奶、封口、貼吸管、裝箱……伊利液態(tài)奶車間一派緊張忙碌的景象,只是偌大的車間卻只有寥寥幾個工人的身影,主要生產流程都由機器承擔,甚至給奶牛擠奶都有專業(yè)的擠奶設備自動完成。伊利的生產智能化讓記者們大開眼界,嚴苛的質量管理也大大改善了他們對中國奶業(yè)的印象。埃及埃中新聞網總編王永鴻興奮地說:“如果國內的消費者都能了解到伊利的生產流程和管理水平,就不會有那么多人去海外買奶粉,其實國產奶粉照樣很讓人放心。”
從上世紀50年代組建的養(yǎng)牛合作小組發(fā)展成今天躋身全球乳業(yè)八強,伊利的成長讓海外華文媒體記者們對內蒙古經濟刮目相看。自治區(qū)成立70年來,內蒙古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2016年地區(qū)生產總值達到1.86萬億元,位居西部省區(qū)前列;人均生產總值達到74069元,居全國第六位;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增速多年全國第一……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民族自治區(qū)——內蒙古70年來的發(fā)展充分表明,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是偉大創(chuàng)舉。”作為土生土長的內蒙古人,香港《華商月刊》總編續(xù)炳義40多年前便離鄉(xiāng)外出,而今看到故鄉(xiāng)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感到無比自豪。
幼有所教,老有所養(yǎng)
“阿奶奶!”“艾媽媽!”剛進呼倫貝爾福利院,幾個小女孩突然跑過來撲到阿荔惠和艾麗君的懷里,這溫馨的一幕讓記者們動容。寬敞的宿舍、潔凈的洗手間、功能豐富的活動室,還有水療室、音樂治療室、情緒疏導室……呼倫貝爾市委常委、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阿荔惠和福利院院長艾麗君帶著記者們邊走邊講,隨處可見孩子們向她們親昵地問候。這家成立于1998的福利院規(guī)模不大,人手有限?!案@簭脑O施到管理堪稱一流,細節(jié)之處尤其讓人感動,讓孩子們能健康成長。”續(xù)炳義表示,看到故鄉(xiāng)的孤殘兒童能在這里得到很好照料,他感到非常欣慰。
福利院的對面便是呼倫貝爾老年公寓。院子里小橋流水、樹木蔥郁,阿荔惠說,這是呼倫貝爾最好的小區(qū)。今年66歲的郭女士退休后來老年公寓已經一年多了,對于這里的條件她直說好,“地暖熱,飯菜豐富,娛樂活動多,大家伙在這里很高興。”看到老年公寓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和完善的服務,一些即將退休的資深記者們也笑言要考慮來這里養(yǎng)老。
“一個能把孩子和老人照顧好的社會,一定是和諧繁榮的。”離開福利院和老年公寓,王永鴻由衷贊美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