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huán)球時報
2017-03-31 04:58:03
【環(huán)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逸 環(huán)球時報記者 王盼盼】“美國國務院資深雇員被控接受來自中國情報人員的禮物和金錢”——美國司法部當?shù)貢r間29日主動爆出的這一案件吸引媒體爭相報道,其情節(jié)離奇引人關注。“德國之聲”30日將該案總結為:“賣情報在中國養(yǎng)‘小白臉’,美國外交官遭起訴”。路透社稱,根據(jù)法庭文件,60歲的美國資深外交官克萊本和其不具名的34歲男性朋友接受中國情報人員的賄賂,包括縫紉機、買拖鞋的錢、電子產(chǎn)品、時裝學校學費等。30日,在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fā)言人陸慷在被問及該案時表示,不了解有關情況。
據(jù)《華盛頓郵報》29日報道,美國檢方起訴書稱,國務院雇員坎戴斯·克萊本因涉嫌接受中國情報人員數(shù)萬美元現(xiàn)金、禮物及隱藏雙方的關系,當?shù)貢r間28日被捕,29日被起訴。如果指控罪名成立,她可能面臨25年刑期。報道稱,現(xiàn)年60歲的克萊本1999年進入美國國務院,從事辦公室管理工作,擁有最高保密層級資格,可以接觸大量政府機密資料。她先后在伊拉克、中國(上海和北京)和蘇丹等美國駐外使領館機構工作多年。克萊本29日出庭進行了無罪辯護,被判定監(jiān)視居住,4月18日法院將就此舉行初步聽證。
“德國之聲”30日稱,美國司法部目前提出的指控僅限于阻礙司法調查程序和對聯(lián)邦調查局提供虛假信息,未涉及間諜罪名。不過,《華盛頓觀察家報》等媒體30日均在標題中打出“為中國當間諜”的字眼。英國廣播公司(BBC)稱,美國司法部29日的聲明稱:“克萊本沒有匯報和中國情報人員的反復接觸,后者在過去5年里向她提供了價值數(shù)萬美元的禮品。”“克萊本曾向一名同伙透露這些中國機構從事的是間諜行為,但她故意誤導政府的背景調查以及FBI對這些接觸行為的調查,”聲明說。在被國務院和FBI調查后,“她還讓同伙刪除了和這些中國機構接觸的證據(jù)”。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CNN)稱,起訴書稱,克萊本被中國的一個情報項目相中,該項目旨在獲取“可能影響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安全政策的信息,外國對華情報部門運作和外國政治、情報高官的個人資料”。文章舉例稱,一次,中國情報人員向克萊本的賬戶匯款2500美元,要求她提供2011年美國政府對剛結束的美中戰(zhàn)略經(jīng)濟對話所做的內部分析報告。克萊本“用一些公開信息回復了中方人員,結果對方要求她做出解釋”。
英國《金融時報》30日引述起訴書稱,中國情報人員給克萊本的好處費或禮物,一部分直接給她,另一部分給了和她同居的一名34歲男性朋友。起訴書說,克萊本“經(jīng)常缺錢”,出賣情報的動機是經(jīng)濟拮據(jù)及想幫助同居男子完成學業(yè),“僅靠國務院的工資難以滿足她的目的”。報道稱,她曾要求中國情報人員送她幾雙拖鞋,“因為自己的腳經(jīng)常很涼”。起訴書稱,克萊本很清楚對方是北京的情報人員,卻依然出賣美國機密情報以換取金錢。她曾對同居男子說,“我知道他們是間諜。我不想我們都被絞死。”
而根據(jù)美方的說法,最終導致克萊本“敗露”的是釣魚執(zhí)法。《金融時報》稱,今年1月,一名華裔美國聯(lián)邦探員假扮中國安全官員到克萊本在美國的家里探訪。該人表明與上述中國情報人員的關系后,感謝克萊本“為中國政府所做的貢獻”,后者邀請他到家里暢談了一個半小時。起訴書說,克萊本在會談時未否認提供給中國的情報幫助,但拒絕繼續(xù)提供幫助。
美國務院代理發(fā)言人特納29日表示,一名公職人員涉嫌類似非法行為將損害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并表示將全力調查此事。《華盛頓觀察家報》稱,斯諾登事件后,美國情報部門加大了打擊外國情報竊取的力度,而維基解密不斷爆出CIA內部郵件,令人懷疑美國情報系統(tǒng)內部仍有間諜。
南京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朱鋒教授30日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目前該案的事實并不清楚,所謂“間諜”的罪名表述也很模糊。在當下的敏感時刻,美國一些機構拋出此案,一方面是為了彰顯存在感,也顯示出美國政府內部一些“警華派”鼓動大眾對中國的警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