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5日訊 今年夏季,齊魯大地被高溫籠罩,商場里中央空調持續(xù)送風,居民家中電扇、空調連軸運轉——但大多數人未曾察覺,這背后是一場度夏保供的“極限測試”:山東電網負荷8次刷新紀錄,最高達1.3021億千瓦。
放眼全國,用電負荷隨氣溫同步攀升,全國用電負荷4次刷新紀錄,在國家電網經營區(qū),6個區(qū)域電網負荷同步創(chuàng)新高。各地電網頻頻承壓,迎峰度夏成為檢驗新型電力系統(tǒng)成色的關鍵戰(zhàn)場。山東作為經濟大省、能源生產消費大省、新能源裝機大省與特高壓受端大省,其電網特征高度濃縮了中國能源轉型的典型挑戰(zhàn)與前沿探索,山東這份“無感”度夏的保供答卷,生動勾勒出全國能源保供的未來圖景。
“三駕馬車” 夯實源側關鍵基礎
面對1.3億千瓦的負荷峰值與持續(xù)高負荷運行的考驗,山東電網何以實現“穩(wěn)字當頭”?答案在于新能源、外電、常規(guī)電源協同配合的“三駕馬車”。在今年迎峰度夏中,更是創(chuàng)下三項新紀錄,呈現出新特點。
——新能源出力與電網負荷同創(chuàng)新高;入魯外電首次突破3000萬千瓦;火電機組“雙零”管理突破性拓展至60萬千瓦級。
作為全國首個風光裝機破億千瓦的省級電網,新能源已成為山東新增電源裝機和新增發(fā)電量的主體。今夏看似偶然的“雙高峰”重合,實則是山東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必然,也蘊藏著將“關鍵變量”轉為“堅強保障”的調度智慧——國網山東電力組織80座、5151臺風機、1566萬千瓦的主力風電場開展“雙百雙零”保供專項行動,累計推動732臺、279.5萬千瓦風機在晚峰前完成緊急消缺,主力風電晚峰時段實現首次全量健康運行。
國網濰坊供電公司通過無人機對特高壓輸電線路開展特巡(劉友順 攝)
“外電入魯”穩(wěn)供增供創(chuàng)歷史新高。負荷高峰時段,國網山東電力通過省間現貨交易最大增購400萬千瓦、獲得應急調度支援600萬千瓦,入魯外電最大達3480萬千瓦,同比增長24%,刷新歷史紀錄,這也是國家推進跨省跨區(qū)資源優(yōu)化配置、構建全國統(tǒng)一電力市場的生動實踐。
火電作為“壓艙石”保障更實。今夏,國網山東電力服務6臺、255.5萬千瓦新機投運,統(tǒng)籌安排103臺、3881萬千瓦機組計劃檢修。配合政府主管部門組織召開度夏大型發(fā)電機組電力保供現場會,組織簽訂電力保供承諾書,壓實發(fā)電企業(yè)主體責任。提升機組精細化管理水平,“一機一策”、專人盯靠,實現度夏保供關鍵時段6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非停率和受阻率“雙零”的歷史性突破。
“三駕馬車”在山東這片能源轉型“試驗田”上協同競速,在實戰(zhàn)中驗證了新型電力系統(tǒng)的生命力與可靠性,為全國構建安全高效、清潔低碳的能源供應體系,提供了可借鑒的“山東范式”。
堅強電網 構筑保供硬核支撐
主力電源和可靠“外援”是迎峰度夏的源頭保障,堅強電網則是其物理基礎——在山東,這一基礎正以世界級特高壓網架為骨架加速夯實。
±800千伏隴東至山東特高壓工程山東段(徐可 攝)
度夏前,全國首條“風光火儲一體化”送電的特高壓工程——慶東直流竣工投產,標志著山東建成特高壓“五交四直一環(huán)網”,這也是我國最大的省域特高壓交直流混聯大電網。同時,500千伏彌河站等12項度夏重點工程按期投運,進一步提升了電網供電能力;今年國網山東電力有5項輸變電工程獲評中國電力優(yōu)質工程獎,15項配電網項目獲評中國電力配電網優(yōu)質工程,各級電網高質量建設蹄疾步穩(wěn)。
除了電網“硬骨架”的建設,國網山東電力以數字化、智能化運維形成“電暢其流”的軟機制。通過深化建設“電網智慧大腦”,創(chuàng)新研發(fā)“氣象大模型+大小模型協同”源荷智能預測技術路線,精準駕馭復雜天氣。負荷連創(chuàng)新高期間,負荷預測準確率達99.4%,新能源預測準確率達98.4%,均同比提升1.5個百分點,為度夏保供提供了精準可靠的決策依據。深化大數據挖掘,構建電網故障精準研判系統(tǒng),實現全網10千伏至1000千伏設備全景實時監(jiān)控和準確感知。從“檢零機器人”檢測絕緣子,到無人機高溫特巡,科技賦能讓電網感知更敏銳、響應更迅捷、運行更可靠。山東的探索,代表著全國電網數智升級的共同方向,是科技創(chuàng)新守護能源安全的生動體現。
新型業(yè)態(tài) 助力電力供需平衡
迎峰度夏決勝關鍵,在于“源網荷儲”全鏈條協同發(fā)力。山東將新型儲能、虛擬電廠、車網互動等新業(yè)態(tài),打造成調節(jié)供需平衡的“柔性利器”。
7月10日中午,煙臺氣溫飆至35℃,電網負荷陡升。市中心振華商場響應虛擬電廠指令,中央空調自動微調,實時負荷降低500千瓦。看似微小的調整,當千萬臺空調同步響應,便能騰出可觀的負荷空間——這正是虛擬電廠“化零為整”“靈活響應”的核心價值。截至8月底,山東已建成虛擬電廠33家,聚合容量達468.2萬千瓦,測試調節(jié)能力97.6萬千瓦,21家常態(tài)化參與電力現貨市場交易,參與數量、調節(jié)規(guī)模均居全國前列。
國網淄博供電公司工作人員現場服務儲能項目有序調用(宋金城 攝)
新型儲能也在用電高峰時刻發(fā)揮重要作用,7月11日晚高峰,山東144座新型儲能電站在國網山東電力統(tǒng)一調度下集中放電,最大功率達803.59萬千瓦,創(chuàng)全國省級電網新型儲能放電功率紀錄,有效支撐了晚高峰電網運行。
此外,國網山東電力加快車網互動示范站布局,累計建成13座充電示范站,讓新能源汽車變身“移動充電寶”。
“負荷在哪里,資源就在哪里”,山東將分散的“微資源”匯聚成保障電網安全的“巨能量”,讓電網在負荷尖峰前更加從容,這些創(chuàng)新實踐,正是全國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tǒng)的生動縮影。
風光“發(fā)力”、外電“強援”、源網荷儲“協同”,繪就山東電網度夏保供優(yōu)異答卷,彰顯出大范圍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強大威力與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澎湃動能。
9月1日,山東省新型電力系統(tǒng)研究中心掛牌成立,標志著山東新型電力系統(tǒng)建設邁入新階段,未來也必將打造更多全國領先的新型電力系統(tǒng)建設“山東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