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目播出時間:
周六 周日 08:30—09:00
本節目由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
山東文藝廣播 聯合策劃推出

主持人:劉楨
音樂編輯、制作:郭榮杉
新媒體:楊慧
包裝:丁靜
監制:孫彥杰、王歌群

您是否了解《沂蒙山小調》是怎么誕生的?有哪些影視劇里的音樂旋律使用了“沂蒙山小調”的元素呢?【高雅音樂工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特別節目《沂蒙烽火調:光影里的抗戰旋律》今天推出第三集:軍民同心唱響齊魯戰歌。
80年前的齊魯大地,鐵道旁、青紗帳里,到處都是游擊戰的烽火。就像《鐵道游擊隊》里那首《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開頭的調調一響起,是不是就想起游擊隊員趴在火車頂上的身影?旋律里既有山東民歌的爽朗,又藏著戰士們的機靈勁兒,慢板時像微山湖的水波輕輕晃,快板起來又像槍栓扣動那么利落。
這些旋律啊,不只是好聽。還有《紅高粱》里的《九兒》,那股子潑辣勁兒,不就是山東姑娘在戰火里挺直腰桿的模樣嗎?《地道戰》主題曲:“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百萬”,用鏗鏘的節奏搭配合唱,充滿斗志;還有《地雷戰》音樂里的幽默感,其實是人在苦日子里熬出來的樂觀:就算裝備不如人,咱用土辦法也能打得你團團轉。用最接地氣的調子,記下了當年怎么用土辦法打出漂亮仗;2009年電視劇《沂蒙》經典配樂主題曲《沂蒙頌》旋律源自沂蒙小調,女聲獨唱溫柔而堅定,“蒙山高,沂水長,我為親人熬雞湯”既體現了沂蒙婦女的淳樸善良,又暗藏對抗戰勝利的期盼;1986年電影《血戰臺兒莊》以臺兒莊戰役為核心,展現了山東地區軍民共同抗敵的背景,電影中戰爭場面的配樂,以低沉的銅管樂開篇,逐漸加入大鼓與號角,營造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壯氛圍;《戰斗英雄任常倫》是20世紀四五十年代流傳很廣的一首歌,也是人民軍隊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歌頌戰斗英雄個人的一首歌;1940年,歌曲《跟著共產黨走》(又名《你是燈塔》)在山東抗日根據地 沂南縣孫祖鎮 東高莊村 抗大一分校駐地創作而出,旋律堅定有力,歌詞表達了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與追隨,在抗戰時期傳遍各大根據地。時至今日,這首歌經久不衰,不只因為它歌詞的朗朗上口、曲譜的激越,更因為它表達了沂蒙老鄉和億萬人民永遠跟黨走的心聲。
膠片會褪色,聲波永流傳。從1945到2025,山東抗戰音樂從硝煙中的民間小調,成長為民族精神的黃鐘大呂。當《沂蒙山小調》被柬埔寨公主用中文深情演唱,當《土琵琶》撥動新時代的心弦,我們聽見的不只是歷史回聲,更是永不磨滅的游擊戰魂。
感謝繼續關注《高雅音樂工程》,您可以訂閱關注“山東文藝廣播”的公眾號,對話框留言告訴我們你想聽到的經典音樂曲目。也可以通過:在云聽、閃電新聞APP搜索“高雅音樂工程”、“山東文藝廣播公眾號的底欄菜單、視頻號的“音頻”欄;以及關注“山東文藝廣播”的微博重聽往期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