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4日訊 高端醫療器械研發周期長、門檻高、投入大,而且成功率不高。日照的民營企業天一生物在研發全降解鎂合金冠脈支架時,一度因技術瓶頸而停滯。今天的我為民企辦實事,一起看看當地如何幫助企業破解難題。
在日照天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廳,有一款他們自主研發的全降解鎂合金冠脈支架。不同于傳統的支架會永久留在血管內,它能在血管修復完成后全部降解。
眼下,這款支架已經進入了樣品生產階段。然而,這個歷經十多年的項目,幾年前卻差點“夭折”。
日照天一生物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彥霞告訴記者:“當時已經研發10年了,前期在進行各項體外性能測試時,都達到了預期的要求,后期到了動物實驗這個關鍵環節,發現臨床效果不穩定,這樣就預示我們這個產品研發失敗了。”
當地政府得知項目受阻后,迅速派專員上門,通過走訪調研,最終發現產品卡在了鎂合金材料配比這道“坎”上,企業自身難以突破,亟需人才破局。
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主任鄭文靜告訴記者:“這個產品是國內首創,沒有任何標準可參考,我們聯合多部門組建了專門的人才招引專班,帶著企業去北京、上海等十幾家國內科研院所洽談,對接了20多位專家,卻始終沒找到能解決這個問題的人。”
醫療器械研發講究實效,項目停滯不僅拖慢上市節奏,更可能讓企業前期投入付諸東流。專班當機立斷將引才目光投向全球,先后邀請多位國際材料學專家來企業實地調研。
鄭文靜告訴記者:“終于鎖定了一位德國專家,這位專家在鎂合金心臟支架研發上有獨特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跟天一生物研發需求高度契合。我們第一時間對接,經過多輪技術探討與人才洽談,成功促成這位專家全職加入。”
關鍵人才就位,項目迎來轉機。企業研發團隊重新調整材料配比、迭代優化生產工藝,產品各項核心指標較此前有了顯著提升,項目穩步推進。
日照天一生物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家禎說:“這多虧了地方各級政府,幫我們引進人才,解決了鎂合金支架方面的技術難題,否則,我們原先投資的四、五千萬元,也就打水漂了。現在看,目前項目已經完成了材料的配比和材料的冶煉,以及管材的加工,正在進行樣品制作,爭取在年底進行動物實驗,力爭2028年拿到產品注冊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