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9日訊 8月27日至29日,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威海市人民政府、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承辦的“人工智能賦能現代產業發展”專家創新大講堂在威海舉辦,來自全國的300余名數字領域特邀專家、企事業單位代表、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省市人社部門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活動。
多方聯動聚智賦能 擘畫產才融合新圖景
為引導高層次人才跟進科技前沿和新興學科發展、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創新發展,自2015年起,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有關中央部門和地方,先后圍繞數字技術、交通強國等主題舉辦了21期大講堂活動,在一體推進相關領域產學研用融合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本次大講堂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與山東省人民政府首次共同主辦。大講堂期間開展院士專家主旨演講、平行分講堂研討、專家服務基層等活動,旨在匯聚數字領域高層次創新型人才,通過學術技術交流、產業對接服務等方式,深入貫徹落實《加快數字人才培育支撐數字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有關要求,助力山東省加快構建以數字技術創新為引領、數字基礎設施為支撐、數據要素市場化為突破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前瞻分享+深度研討 共繪產教融合新場景
在院士專家主旨演講環節,院士專家以全球視野解析人工智能發展脈絡與應用前景,為產業升級提供理論指引。中國工程院院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海軍航空大學何友教授圍繞“人工智能發展前沿”主題,從人工智能發展理論前沿、技術前沿和產業前沿三個角度,介紹了人工智能技術最新研究進展和技術應用方向。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哈爾濱工業大學原副校長兼威海校區校長徐曉飛教授圍繞“AI賦能人才能力提升,促進城市經濟發展”主題,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技術與城市發展的融合路徑,并指出人才作為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載體,其能力結構的迭代升級要與AI技術的發展節奏高度契合。
本次大講堂還設置三場平行分講堂,聚焦技術前沿、人才培育、企業轉型三大核心議題,推動“學術——產業——人才”精準對接。人工智能前沿技術展望分講堂圍繞“共擎具身時代,智創產業未來”主題,匯聚學界專家與行業領袖,聚焦技術突破、場景創新與生態協同展開深度對話,搭建產學研用融合平臺,助力具身智能成為驅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數字人才培育分講堂圍繞“數字人才培育提升”主題,邀請數字人才培育成效突出的企業代表、數字技術領域專家教授、數字技術工程師評價機構及培訓機構代表等,分別從各自角度闡述了如何推進數字人才培育工作,優化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評價模式。人工智能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分講堂圍繞“企業數字化轉型供需對接”主題,通過龍頭企業轉型案例解析,拆解人工智能與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的典型場景,專家現場為中小企業定制輕量化轉型方案,提供“診斷——規劃——實施——優化”全周期陪跑服務。
專家服務基層 成果轉化按下“加速鍵”
大講堂舉辦期間,同步開展“數字技術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專家行活動,推動技術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邀請的25名與會專家和青年博士(后)深入山東中算智谷數據產業園有限公司、新北洋智能新終端產業園等企業一線考察交流,了解創新型產業生態建設、數字人才培育等情況,并針對技術瓶頸與發展需求展開精準對接。專家團隊不僅為企業提供具體技術解決方案,還圍繞智能化改造、數據治理、人才培訓等與企業建立長期合作機制,初步制定技術解決方案或達成項目合作意向27項,有效推動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轉型升級。
下一步,山東省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聚焦政策引領、平臺搭建與人才引育,推動更多創新成果落地轉化、更多優質資源向產業一線匯聚,切實促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打造具有山東特色的人工智能創新高地和產業集聚區,為全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山東智慧”和“齊魯力量”。
閃電新聞記者 劉少君 通訊員 于岱江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