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2023-12-29 08:44:12
原標題:激活“沉睡數據”賦能新時代法律監督
來源:法治日報
原標題:激活“沉睡數據”賦能新時代法律監督
來源:法治日報
□ 本報記者 董凡超
數化萬物,智在融合。
數據在“云端”比對碰撞,“數字引擎”釋放出法律監督新動能,全國檢察機關探索的步伐正在加速邁入“數字藍海”——立足于落實黨中央對數字中國建設的布局,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經過深入調查研究,逐步確立“業務主導、數據整合、技術支撐、重在應用”的數字檢察工作機制,從理念上立起數字檢察的“四梁八柱”。各地檢察機關從實踐中細化路徑、夯實底座,深度挖掘檢察數據價值,讓更多“沉睡數據”被充分激活和運用。
數字時代,未來已來。
當法律監督與被激活后的數據相遇,當辦案融入“數字”,“1+1大于2”的效果不斷顯現——全國檢察機關研發運用的模型已達6000多個,利用模型挖掘線索62.1萬余條,監督成案13.8萬余件,助力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監督辦案8萬余件,向相關行政機關移送案件線索4.9萬余件,挽回各項經濟損失107.8億余元,一批社會問題得到治理,初步產生“數字賦能監督,監督促進治理”的規模效應。
“業務主導”是前提
開辟全新檢察監督路徑
何為數字檢察?今年6月,最高檢黨組在最高檢北戴河檢察技術保障中心與數字檢察工作專題研修班學員座談時給出明晰答案——數字檢察是數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數字中國在檢察機關的具體體現,其根本是賦能檢察機關法律監督,促進檢察辦案更加公正、檢察管理更加科學、檢察服務更加精準,推進檢察工作現代化。
而作為這項開拓性工程的參與者,各級檢察機關必須主動跟上、適應數字化時代大勢,強化大數據戰略思維,站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實現檢察辦案理念、模式、機制的重塑性變革,開辟全新的檢察監督路徑。
“我院運用大數據監督模型發現違法占地案件線索6件,依法啟動監督程序,現已督促行為人將違法建筑物全部拆除,涉案的1.68萬余平方米基本農田、林地也恢復了原種植條件。”近日,河南省西峽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開展了“裁執分離”行政非訴執行監督案件“回頭看”工作,該院檢委會專職委員朱志海介紹說。
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今年4月,西峽縣檢察院針對涉土地行政非訴執行監督排查量大、線索發現難、精準度不高等問題,主動構建大數據監督模型,對采集到的裁判文書、執行文書等監督數據進行比對、關聯、碰撞、篩查,系統分析后形成“裁執分離”監督案源線索,切實提高了監督精準性。
依托自主建設的“數字未檢”工作平臺,在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人民檢察院未檢“一站式”辦案區大屏幕上,相關信息實時傳輸,各種線狀圖、柱形圖、餅狀圖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一目了然——依托這一平臺,該院搭建法律監督模型,整合有關數據,做好應用,激活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數字生產力,達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成效。
各地檢察機關在實踐中形成共識:關注個案辦理中發現的監督點,從“小切口”入手,研究梳理監督邏輯規則,提出建模業務需求,構建類案監督模型,實現“四大檢察”全覆蓋。
今年5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對數字檢察工作予以積極評價:數字檢察廣泛應用,為提升履職效能提供有力支撐。
“數據整合”是基礎
打破壁壘跨域協同推進
從互聯網地理信息系統獲取全區酒吧、網吧、電競酒店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場所的位置信息7000余條,通過結構化處理形成基礎信息數據庫;
與教育部門建立協作機制,通過該區教育和體育局獲取298條學校信息,形成擴展數據庫;
實時獲取12345熱線平臺線索,并通過合理設置關鍵詞從中篩選校園周邊相關線索,作為監督模型數據庫的重要補充;
……
今年以來,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人民檢察院以加強校園周邊違規經營監督為切口,深化數字檢察建設,暢通多個渠道,進一步拓展數據來源。
法律監督效能與“數據池”的大小密切相關,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數字檢察的深度與廣度。為此,最高檢制定了檢察機關共享執法司法信息需求清單,指導各地檢察機關打破數據壁壘,跨域協同推進——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堅持把黨的領導政治優勢轉化為數據賦能優勢,及時向市委及政法委請示匯報數字檢察工作重大事項、重要進展,爭取數據支持;
貴州省人民檢察院對接全省企業法人基礎信息庫、大數據發展管理局行政處罰信息等政務數據共享平臺20余個,并將這些接口接入全省檢察數據應用創新平臺;
山東省人民檢察院加強與當地大數據局、稅務、金融、市場監管等行政機關對接,建立健全數據共享共用長效機制……
伴隨數字檢察戰略的深入推進,各地檢察機關積極穩妥拓寬數據來源、完善數據標準,堅持在做實數據的安全匯聚、管理應用上動腦筋、下功夫,規范建設“數據倉庫”,建立健全數據共享共用長效機制。
“技術支撐”是關鍵
豐富模型應用場景功能
“有了這個平臺,不僅節省了我們研發的時間和成本,還可以在上面直接傳數據、選模型、搭模型、篩線索,真是太方便了。”“一套規范全國適用,一個平臺全國通用,一地研發多地應用,直接拓展了各類模型的生命周期。”……不久前,由最高檢組織研發的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管理平臺在部分檢察院運行,收獲良好反饋。
今年以來,最高檢成立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管理平臺課題組,組建課題實施項目組,深入加強研究論證,助力數字檢察戰略落地見效。目前,該平臺已在全國100余家檢察院試用,導入數據表500余份,上架模型近50個,還有200余個模型正在逐步上架過程中。
自最高檢部署數字檢察戰略以來,各地檢察機關持續探索創新,強化技術支撐,不斷豐富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的應用場景和功能。
作為數字檢察工作的先行地,浙江省檢察機關建設形成了“兩平臺一中心一端+一體化”的數字檢察整體架構:檢察大數據法律監督平臺(指向數字辦案)、“檢察+”協同共治平臺(指向訴源治理)、檢察業務質效管理中心(指向辦案智輔和案件管理)、浙江檢察App(指向檢察為民)和政法一體化(指向政法協同辦案)。
瞄準監管領域薄弱部位,青海省各地檢察機關構建多個監督模型,有效解決柴達木盆地水土保持、黃河流域環境治理等領域過去想解決解決不了、解決不好的治理難題。
加強頂層設計,整體謀劃、系統推進,各地檢察機關注重發揮基層首創精神,及時總結數字檢察建設好經驗好做法,形成一地創新、全系統共享的良好局面。
“重在應用”是目的
推動“量”與“質”雙提升
各地檢察機關圍繞法律監督的深層次需求,通過大數據的關聯分析、深度挖掘,將傳統的“被動受案、個案辦理”監督模式,向由個案到類案、被動到主動、辦理到治理深刻轉變,推動“量”與“質”雙提升。
湖北省人民檢察院構建機動車駕駛證吊銷法律監督模型,從檢察業務應用系統、“兩法銜接”平臺、駕駛員及車輛注冊管理系統、禁毒信息綜合應用系統、道路運輸從業人員從業資格管理系統等接入數據,截至今年9月,已篩查推送駕駛證應當吊銷未吊銷線索3886條、從業資格證應當撤銷未撤銷線索5731條,其中持證駕車再次違法犯罪線索55條。
北京市檢察機關今年1月至9月,受理“四大檢察”案件104531件,同比增長69%。其中,數字檢察對監督線索發現、監督案件辦理的貢獻率分別達到69.2%、69.6%,數字檢察監督案件占全部監督案件的59%,在增強履職效能上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
當前,在最高檢黨組的部署推動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一幅幅“以數字檢察輔助監督辦案、以數字檢察優化檢務管理、以數字檢察助力檢察為民、以數字檢察促進訴源治理”的圖景,漸次展開。數字檢察已逐步深入“四大檢察”的全場景、全領域、全流程,新時代法律監督工作已走上“數字快車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