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2024-01-01 10:03:01
原標題:以能動司法做實訴源治理
來源:法治日報
原標題:以能動司法做實訴源治理
來源:法治日報
□ 本報記者 張昊
訴訟案件被看作社會矛盾糾紛的“晴雨表”,反映新時代人民群眾對司法的新需求,同時也折射社會治理的堵點、難點。人民法院如何回應時代之需、人民之盼,更高質效化解矛盾?
截至2023年12月底,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平均每個工作日有6.9萬件糾紛在線調解,每分鐘就有94件成功化解在訴前。
2023年1月至11月,起訴到法院的民事、行政一審案件共2679.99萬件,其中,經當事人同意,訴前調解1518.31萬件,調解成功1020.21萬件,訴前調解自動履行率達94.82%。
……
這些數據展示了人民法院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以能動司法做實訴源治理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2023年,人民法院推進訴調對接的“調”向前延伸,構建預防在先、分層遞進、專群結合、銜接配套、全面覆蓋、線上線下的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實現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多元化解、線上調解、就地解決。
靠前站,激發治理潛能
“草原上流淌著清泉,高山上奔跑著羚羊……”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福??h人民法院喀拉瑪蓋人民法庭“冬不拉調解室”里,法官彈奏著冬不拉,
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向糾紛雙方當事人講道理、講法律、找突破口。悠揚的樂聲消弭心與心的隔閡,一場因代牧而起的矛盾糾紛得以順利解決。
一條熱線直通法院,一款手機App全天候聯系法官,一個工作站集約處理群眾司法訴求,一支法官隊伍實現15個街道巡回普法全覆蓋……面對首都超大城市基層治理課題,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讓民意訴求表達更為通暢,讓訴訟服務直抵群眾身邊。
……
從西部邊陲到東部海岸,從山區草原到繁華都市,這是一場全國法院共同參與的訴源治理實踐,深入群眾靠前服務就地化解矛盾糾紛。
最高法民一庭有關負責人向《法治日報》記者介紹說,過去一年,全國人民法庭布局不斷優化,人民法庭司法服務實現全國城鄉有效覆蓋。有的法庭立足司法專業優勢,發揮指導調解法定職能,推動行業性、類型化糾紛或區域性突出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在村社鎮街,促推訴源治理。有的法庭因地制宜、結合實際需求為群眾提供“一站式”、規范化訴訟服務,在基層綜治中心設立巡回服務點,最大程度釋放人民法庭訴訟服務潛能。
最高法民一庭有關負責人說,充分運用平安建設考核、創建“無訟”鄉村社區等政策制度,人民法庭及其所在地法院推動基層黨委、政府以更大力度加強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推動降低“萬人成訴率”;對在審判、執行、信訪工作中發現的普遍性社會問題,通過司法建議、白皮書、大數據研究報告等方式,及時向黨委、政府反饋,服務科學決策;通過巡回審判、公開審理、以案說法、送法下鄉等活動,增強基層干部群眾法治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在推動訴源治理工作中發揮的作用已經顯現。
走出去,提升治理效能
匯聚訴源治理工作合力,人民法院緊緊依靠黨委領導,“走出去”指導,支持人民調解、行業調解、行政調解等解紛力量。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賽罕區人民法院建立對外開放、全時免費的“賽法調解網絡學院”,引入北上廣一線調解專家開展培訓,邀請人民調解員到法院“掛職鍛煉”。
吉林省靖宇縣人民法院景山人民法庭突出精細化管理,將指導調解工作由“大水漫灌”改變為“精準滴灌”。促進專業人才融入調解員隊伍,推動實現人民調解既有“全科醫生”又有“專家問診”。
……
各地基層法院及人民法庭立足專業優勢,加大對調解員培訓指導。最高法開展2023年第三季全國調解實務視頻直播培訓工作,參加培訓的調解員達20.96萬人次,有力推動建立一批專業化水平高、做群眾工作能力強的調解隊伍,進一步增強其參與訴源治理能力水平。
有效激活基層解紛服務網絡,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值得一提的還有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工作的深入推進。
最高法立案庭有關負責人介紹說,2023年,最高法向全國法院下發《進一步做深做實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工作的通知》,升級人民法院調解平臺訴源治理功能,增加基層治理單位自行預防化解糾紛入口,并明確提出2023年底前實現人民法庭對接轄區30%以上基層治理單位,2024年6月底前對接率達到50%以上目標,促推更多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截至2023年11月,9773家人民法庭入駐人民法院調解平臺,與11.9萬個基層治理單位在線對接,172.08萬件矛盾糾紛在村、社區、街道、鄉鎮得到就地化解。
“2023年,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工作成效逐步凸顯,1月至11月,就地化解調解糾紛達140.10萬件,是2022年的4.5倍?!弊罡叻竿ビ嘘P負責人說。
引進來,凝聚治理合力
行業性、專業性調解覆蓋領域廣、涉及類型多,最高法結合實際把解紛資源“引進來”,與多部門攜手建設“總對總”機制,不斷拓展訴源治理“朋友圈”。
2023年9月,最高法與住建部聯合印發通知,建立住房城鄉建設領域民事糾紛“總對總”在線訴調對接機制,在廣東、山東、浙江等6個地區開展試點工作,促推住建領域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前端化解。
同時,最高法繼續鞏固與中央臺辦、全國總工會、中國僑聯、全國工商聯、人社部等12家中央部委單位“總對總”建設成果,進一步完善對接機制?!翱倢偂焙献鞯闹醒雵覚C關進一步整合本條線省、市、區(縣)四級專業調解資源,入駐或對接法院調解平臺,實現與地方3500多家法院線上對接,自上而下凝聚多元化解共識,開展精準分流、視頻調解、在線確認、網上立案等工作,形成全周期、閉環式糾紛解決鏈條。
最高法立案庭有關負責人向記者展示了一組數據:“總對總”合作單位參與調解的專業調解組織、調解員從2020年底的566家、2350人增長到現在的32202家、72348人。2023年1月至11月,“總對總”合作單位調解糾紛163.93萬件,同比增長71.24%,126.83萬件糾紛成功化解在訴前,同比增長67.63%。
“兩代表一委員”、“五老”人員、鄉賢能人、志愿者、居民代表、網格員……民事糾紛發生時,他們就會出現在湖南省岳陽市岳陽樓區人民法院康王人民法庭的調解隊伍中。
各社區(村)組、行業組織中說得上話、公道正派的人,被選為“群英”參與“斷是非”。矛盾糾紛發生時,召集人“點將”,對癥下藥,這就是康王法庭的“群英斷是非”訴源治理工作法。
“黨建引領,多元共治”,各方“群英”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一起匯成定分止爭的強大合力。2023年,“群英斷是非”訴源治理工作法在岳陽市全市鋪開,帶來喜人成效——岳陽法院2023年收案數較2021年同比下降3.3%,較2022年同比下降1.5%,民事、行政訴訟收案數和萬人起訴率初現下降拐點。
作為“世界小商品之都”,浙江義烏金融市場繁榮興盛。義烏市人民法院牢固樹立金融糾紛協同治理理念,聯合社會治理中心、司法局、金融辦、銀保監、人民銀行等開展“金融糾紛訴源治理助力優化營商環境”行動,2023年1月至10月,全市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收案數同比下降30.26%。
泡一壺閩南工夫茶,心平氣和地聊一聊,糾紛爭議也能迎刃而解。2023年,福建省晉江市建材陶瓷行業協會政協委員履職解紛室揭牌成立,晉江市人民法院探索與政協“雙向聯系”新模式,邀請在建材陶瓷行業領域頗具影響力的省、市、縣三級政協委員共同參與案件調解、行業訴源治理。
……
2023年,各地法院繼續加強“點對點”對接,廣泛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調解、行政調解等社會力量參與訴前調解工作,促使社會矛盾糾紛在法治軌道上依法及時高效解決。
最高法立案庭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國共有10.36萬個調解組織、41.3萬名調解員與四級法院進行對接,累計訴前調解成功3558萬件。
指導和支持人民調解工作是人民法院的法定職能。最高法民一庭有關負責人說,近年來,各級法院加強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業務指導,與司法行政機關和調解組織密切配合,有效發揮調解在矛盾糾紛預防化解中的基礎性作用,推動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