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 japanese少妇高潮潮喷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高清-亚洲午夜无码AV毛片久久

全部

水竹上的凌霄花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龍仁青

2024-01-05 08:45:01

原標題:水竹上的凌霄花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水竹上的凌霄花

來源:光明日報

【中國故事】

看著那一大片古法造紙作坊,我的思緒,卻回到了幾年前在青海果洛看到的造紙作坊。造紙技術誕生后,不論是攀過高山來到青藏地區,還是南下來到江南水鄉,其實都預示著一種文明的交融,一種文化的生長。

書寫在藏紙上的非遺

來到溫州,在一個叫澤雅的地方見識了這里古老的造紙作坊之前,我在青海果洛草原的德昂看到過藏紙的制作。

德昂是一個神奇的地方,這種神奇,是被隱藏起來的神奇。這里的人們以放牧為生,如果你初來乍到,你在這里看到的一定是一派游牧生活的景象。在一年四季很少停息的風雪沙塵的肆虐下,變得沉默寡言甚至有些木訥的牧民們,默默守護著他們的牛羊。瘦弱的牛羊,在積雪斑駁的草地上走走停停,四處尋覓,啃食著粗硬的牧草。不遠處是牧民們的帳篷,矮小的帳篷被那些散亂的牛羊圍著,似是趴臥在地上的一頭孤獨的牦牛。帳篷是當地人白天取暖用餐、晚上睡覺休憩的居所,是他們的家。

在短暫的夏季,這里也綠草如茵,山花爛漫,但在更加漫長的冬春季節,就是這種有些荒蕪的景象占領著這里。所以,誰也不會知道,在這樣一個地方,這些牧人們,除了放牧牛羊,他們還掌握著一種讓外界意想不到的本領——每每到了夜晚,他們搖身一變,從一個沉默的牧人轉變成儒雅的書者,開始抄寫佛經——在表面的粗糙之下,他們每個人,都如玉石般溫潤。

德昂灑智,一種藏文書寫技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在這片草原上傳承了200多年。它的傳承者,就是這些牧民。牧民們結束了每日孤獨的游牧生活,回到他們的帳篷里,土灶里的牛糞火燃燒著,一股暖意氤氳在帳篷里,火光照亮了帳篷的角角落落。牛糞火,起到了照明和保暖兩種作用。

吃了被牛糞火煮熟的美食,喝了一碗又一碗溫熱甘美的奶茶,臨睡之前,他們席地而坐,沐手焚香,滿臉肅穆,把一張藏紙捧在左手,拇指和食指間捏著一方小小的藏式硯臺,硯臺里是用酥油燈燃燒后結成的燈花制作的墨汁。牧民們右手拿著一支竹筆,蘸上墨汁,開始聚精會神地抄寫佛經——結束了一天的游牧生活,他們開始了在精神世界里的自由暢游。白日里放牧牛羊時的疲累和艱辛一掃而光,他們的臉上多了一種專注又神圣的表情。

那種被他們隱藏起來的神奇,在此時此刻,毫不張揚卻又十分顯眼地露了出來。

經由他們抄寫的佛經,紙張堅挺厚實,是用當地一種野花——瑞香狼毒做成的藏紙。紙張上的字體簡潔流暢,這便是德昂灑智。文字的書寫以黑紅兩種顏色搭配,紅色部分用了朱砂,勾勒出經卷中的重點內容。滿目的黑色的字中間,時而躍出一個個紅色的字,產生了一種隨性的裝飾效果,樸素中透著華麗。

他們書寫的經卷體積小巧,攜帶、保存都十分方便,是他們周邊或更遠的寺院和牧民們特別喜歡收藏的珍品,他們也以此賺到了額外的收入,可補貼家用。這種書寫技法,作為他們謀生的一種技能,抑或只是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就這樣傳承了下來。

德昂灑智,藏語的意思是流傳在德昂地方的藏文書寫技法,雖然從名稱上只提到了書寫,其實也包括了制筆、造紙、研墨和硯臺制作等工種,也就是說,德昂灑智是一種筆墨紙硯齊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里單單說說藏紙的制作。

制作藏紙所用的材料中,最為重要的一種,便是在青藏高原上常見的一種野生植物——狼毒花。狼毒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海拔2600米至5000米左右的草原上。在青海果洛,常見的狼毒花基本是瑞香狼毒,紅嫩的花苞,綻放出雪白的花朵,有著丁香花一樣奇異的芬芳。

在藏醫學中,瑞香狼毒是一種具有祛痰、消腫、止痛功能的草藥,狼毒花的根部有劇毒,智慧的藏族人便利用它的這一特性生產出了與眾不同的藏紙,使得藏紙具有了不怕蟲蛀鼠咬、不腐爛、不變色、不易撕破等特點。書寫在藏紙上的書籍也就成了歷經歲月滄桑依然保存完好的奇跡。

因地制宜的造紙

在德昂,當這里的主人,德昂灑智非遺傳承人丹貝嘉燦把我帶到這個小小的藏紙作坊時,我還以為是一家牧民剛剛搬走了帳篷,把帳篷里的土灶遺落在這里沒有拆除。丹貝嘉燦看著我有些愕然的表情,笑著告訴我,現在藏紙的制作,規模都很小,原因是如果過度采挖瑞香狼毒,會造成草原生態的破壞?!拔覀兌嗍菑囊呀浲嘶暮谕翞┥倭坎赏谝恍├嵌净ā!闭f著,他撿起“土灶”旁邊一些粘連著泥土的狼毒花根,又說:“你看這個,就是前幾天這里下雨發洪水,一些狼毒花被連根拔起,沖到地面上,我們就撿拾一些……”

聽了丹貝嘉燦的話,我心里不禁感嘆起來,在生態保護和藏紙制作這種別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之間,如何兩全其美呢?我不由想起了倉央嘉措的那首詩: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在草原生態保護與藏紙制作之間,能夠兩樣都“不負”嗎?

那一天,陽光明媚,高原上,一輪太陽高高懸在我們的頭頂。丹貝嘉燦皮膚黝黑,似是呼應著這樣的日照,顯示出與這樣的環境的高度融合,而我卻瞇縫著眼睛,把一只手伸向額際,徒勞地遮擋著陽光。在制作藏紙的現場,我仔細聆聽了丹貝嘉燦的講述。

“狼毒花,在藏語里叫‘熱加巴’。”丹貝嘉燦告訴我,“在狼毒花的根部,加上別的原料——這些原料,都來自高寒的青藏高原——要經過去皮、劃搗、蒸煮、漚制、漂洗、搗料、打漿、抄造、蒸干等環節,才能造出藏紙來”。

“在古代,制作藏紙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兒。”丹貝嘉燦對我說,“一些藏文典籍里記載,藏紙生產出來后,要舉行開光儀式。單單用來研磨藏紙,讓它變得平整光滑的工具,就有用白海螺、黃天珠等材料制成的,有用珍珠、瑪瑙制成的,還有牛角、瓷碗等民間常用的工具”。

丹貝嘉燦還向我介紹了藏紙的不同產地和各種等級。他說:“我們這里是個小地方,名不見經傳,但我們的藏紙是專門為了書寫德昂灑智而生產的,所以也算非常特別的一種紙了。”說完,他哈哈笑了起來。

聽了丹貝嘉燦的介紹,我心里想,藏紙的制作其實與我所知的不少紙類的生產過程也大體相似,有所不同的其實主要是材料。造紙技術產生后,四處傳播,傳播到一個地方,它就會在當地找到某種適宜的造紙材料。

正如宋代文人蘇易簡所說:“蜀中多以麻為紙……江浙間多以嫩竹為紙。北土以桑皮為紙。剡溪以藤為紙。海人以苔為紙。浙人以麥莖、稻稈為之者脆薄焉,以麥藁、油藤為之者尤佳。”

造紙技術的這種“因地制宜”的能力,其實是就地取材。每到一地,當地含纖維的植物,就會被選中,以這種含纖維植物制造的紙,也會以這種植物命名。比如最早出現在陜甘地區,以黃麻等麻類植物為原料的麻紙,以及后來以桑、藤、竹等為原料的各種紙。

這讓我想到了那些攀緣植物。

攀緣植物,是指那些能向上攀爬的植物。在我的家鄉青藏高原,有一種野生的攀緣植物,學名叫甘青鐵線蓮。它有針形的葉,莖上有明顯的棱,從初夏開始開花。這種花卉有金黃色四瓣的花朵,呈燈籠狀,被堅挺的莖挑在枝頭,時而羅列一排,時而錯落有致,金燦燦的,在陽光下熠熠閃光,而到了初秋季節,金黃色的花瓣隨風飄落,長出球狀的花穗,像一頭蓬松的銀發,所以它在藏語里的名字就叫“阿伊哇果”,意思是白頭老太。

有研究表明,造紙技術是從初唐時期開始傳播到青藏地區的,它在這片高原荒野上,找到了瑞香狼毒。當地先民們借助瑞香狼毒制造出了極富青藏高原地域特色的藏紙,是不是就像甘青鐵線蓮一樣,有著不斷攀爬的生機與活力?

行走在澤雅紙山

想到這些時,我已經到了溫州。出發前,好友告訴我,這次溫州之行,我們會去一個名叫澤雅的地方,她說:“那里是我的老家,也是屏紙的產地?!迸笥烟岬搅嗽旒?,我便想到了幾年前在德昂與藏紙相遇的經歷,于是便從自己雜亂的書房里找出那幅德昂灑智的書法作品。

我像當初從丹貝嘉燦手中欣喜地接過這份珍貴的禮物時一樣,又細細地鑒賞了一番:厚實的藏紙上,用典型的德昂灑智藏文書法抄寫著贊美妙音天女的一段頌辭,這是宗喀巴大師所作,內容是祈愿妙音天女賦予詩人猶如妙音天女一樣的詩歌才華,所用竹筆、墨汁等等當然也是出自德昂灑智的傳承人之手。

我輕輕撫摸著這幅書法作品,手指的觸覺變得敏銳,我似乎感知到了這平面的書法作品之外,那些肉眼所不能見到的,有關歷史、地理、民族文化發展演變的滾滾煙云,那是立體的、形象的、令人贊嘆的。

如此,我便帶著德昂灑智的余味,來到了溫州。

那是到了溫州之后的一個早晨。朋友帶著我們,從甌海的仙門河出發,沿著河順流而下。駁船占據著河流最中心的位置,一路乘風破浪,我和同行的朋友們便站在駁船甲板上,一邊在發動機的轟鳴聲中大聲地說話,一邊欣賞著沿岸的秀美風光。

向前行進的駁船,讓兩岸的風景急速地向后撤去,風景在飄忽不定的速度中變得模糊又朦朧,似乎失去了個性與差異,開始變得趨同。逶迤的群山,毫無例外地被密不透風的綠色裹挾著,在河的兩岸連綿起伏,忽而高凸,忽而凹陷,連貫有序,就像是兩排對稱的拉鏈,咬合在一起,而我們乘坐的駁船,就像是拉鏈的鎖頭??焖偾靶兄?,兩岸的山巒就在駁船的前端打開,向我們的身后退去。

不過,如果仔細去看,在這趨同的風景之中,總會顯出稍縱即逝的不一樣來:一株葉片很大的南方植物,盤踞在一塊礁石一側,就像是蹲坐在那里的一位睡意沉沉的老者,有著賢哲一樣的隨性和不羈;一座古舊卻又精巧的建筑,占據著逶迤的群山中的最高處,俯瞰著世界,伴隨著駁船的行進,它緩緩移動著,高貴又矜持,彰顯出南方自然與人文高度結合的意蘊。在一處有村舍的地方,一位搗衣的農婦,忽然從綠植葳蕤的拐角處現身,一身藍印花布的裝扮。那深藍的顏色如一縷煙嵐忽然飄升在萬綠叢中,成為這滿眼的綠色中一道有煙火氣的風景。

其實,有煙火氣的風景很多——在密不透風的綠色稍有松懈的稀疏處,屋舍、小樓掩映其間,不時有汽車與行人在屋舍小樓之間穿梭往來。電線桿、電線桿上縱橫交錯的電線,與之相輔相成的還有門頭、招牌、廣告牌,作為時代與生活的意象,也少不了它們赫然顯露在這片充滿江南山水古意的岸邊。

對我這個來自青藏高原的人來說,當我從“古道西風”的高原來到“小橋流水”的南方,其實就是走進了詩與遠方的現場——我的故鄉青藏高原,此刻于我卻成了詩與遠方的遠方。

那天,我們到底乘船走了多遠的路,走了多長的時間,我已毫無印象。對兩岸美景的留戀,讓我們在那個時刻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空間。后來聽朋友說,那一天,我們一路走過南塘、麗田、梧田后,又南向到了麗岙,才意猶未盡地停下來。

雖說忘了時間和空間,但有一樣我卻一直記著,且印象深刻——那一天,為了不錯過兩岸的風景,我們都沒有在船艙里待著,都走到甲板上或站或坐,或舉著手機和相機不斷對準某一處風景,但我們很快發現,我們是不能站在甲板上的。

橫跨兩岸的橋一座接著一座,隨著駁船的航行,這些橋便向我們一點點逼近,先是出現在目光所及的遠處,看起來有些小巧,但接著它們便一點點的龐大起來,直至變成一個個龐然大物,虎視眈眈地向著駁船直沖過來,我們還沒有表現出驚訝,它們便從我們的頭頂飛速掠過,移向船尾,再由龐大變得小巧,然后消隱在目不能及的遠處。

聽朋友介紹,這塘河之上,大小橋梁有三十多座,其中不乏歷史悠久,有著傳說與故事的古橋,有的橋梁甚至有數百年的歷史。對我這個來自西部荒野的牧人之子來說,朋友的輕言輕語,讓我大開眼界。古老的南方,人文薈萃,物產豐富。這里的人與自然高度融合,讓這里的任何一處風景,都閃現著人文與自然的雙重色彩,不像我西部的家鄉,偶爾也有一些地方會被人們呼作“無人區”。

到了澤雅紙山我才知道,“紙山”這個地名的名副其實。相關資料這樣描述澤雅紙山:聚水之地,秀麗之鄉,地勢西高東低,奇峰林立,峰巒環簇,是典型的山地。山民在寸土寸金的平緩地帶開田種糧,溪灘山坡種水竹,山溪旁建造水碓,搗刷造紙——比起種田,造紙才是這里的主要產業。這里的另一個特點,便是豐富的水資源,眾多細小的溪流,循著山勢匯集。山與水聯手,使這里成了最適宜水竹生長的地方。

水竹間的造紙術

這里的水竹,被人們冠以這里的地名,叫溫州水竹。來這里之前,我曾查閱過資料,資料介紹,溫州水竹屬于叢生型植物,稈直節長,壁薄腔大,竹質細膩,纖維柔軟,是當地造紙的主要材料。

江南的山,并不巍峨,卻透出一種俊逸;江南的水,并不寒涼,卻自有一種剔透。繞過幾座山,踏過幾座石橋,我們的眼前豁然開朗。

這里是這片起起伏伏的山里難得一見的平地。舉目看去,一叢叢水竹四處皆是。在輕盈得幾乎沒有的微風里,偶爾能夠聽到竹葉被風吹動的嘩嘩聲,那么細微,自有一種不敢打擾遠方來客的小心和矜持。

朋友帶著我們走進一個窄小的土門,一排排青石砌成的人字頂小屋出現在眼前。朋友告訴我們,這就是水碓房。我們聽了,滿臉愕然。經介紹,我們才知道水碓是造紙中唯一利用外力的一道工序,要把漚爛的竹料不斷地捶打和搗碎。這道工序也是整個造紙過程的前端工序。

看著那一大片古法造紙作坊,我的思緒,卻回到了幾年前在青海果洛看到的造紙作坊。造紙技術誕生后,不論是攀過高山來到青藏地區,還是南下來到江南水鄉,其實都預示著一種文明的交融,一種文化的生長。

天色向晚。主人便安排我們在水碓坑村的農家樂用餐,晚上住在一家民宿里。夜深了。我躺在民宿的房間里,不時有犬吠聲在某處響起,忽遠忽近的鳥兒的啁啾聲更是不絕于耳,這讓我不禁想起我那遠在青海湖畔的故鄉。小時候,我們的每一個夜晚,都是在犬吠和鳥鳴中進入夢鄉的,或許便是這樣的回憶,讓我有了童年一樣的無憂無慮,我很快有了沉沉的睡意。

第二天早起,簡單洗漱了一下,我就走出民宿,沿著昨日我們走過的路,來到了水碓所在的地方。我沿著人字頂小屋之間的蜿蜒小道走走停停,拿出手機拍了不少照片。如今這安靜的所在,曾經也是這里的人們揮汗如雨的地方。現在留下來的水碓,已經成為需要保護的文物。

吃過早餐,我們去參觀傳統造紙專題展示館。我們在展示館門口等拿著鑰匙的阿婆來開門,大概十幾分鐘,阿婆急匆匆趕來,與朋友說著我們聽不懂的方言,打開了展示館的大門。在展示館里,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以圖文形式介紹全國各地用不同原料制造的不同的紙,當然也介紹了藏紙??粗丶埖暮喡越榻B,我想起了高原上的狼毒花,也想起了高原上的攀緣植物甘青鐵線蓮。

如果藏紙是造紙技術在高原的狼毒花上開出的鐵線蓮,造紙技術到了這溫暖濕潤的南方,與水竹共生,生出了屏紙,遠銷四方,養育這里的山民,那么,如果也以一種攀緣植物做比喻,那該是一種什么植物呢?

我即刻想到了凌霄花。

凌霄花生長盛開在南方,是典型的攀緣植物,木質的莖呈褐色,彎曲著,糾纏著,開出鮮紅與橙黃交錯的花,花色張揚奪目,遠遠就能看到,似是一個迷人的女子,身著華服,毫不設防地展示著自己的美麗,“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緣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這是詩人的想法,而對凌霄花來說,她要的,就是“炫耀”。

那天早晨,我和水竹還有一次美好的相遇。朋友召喚大家吃早餐,準備帶我們開始新一天的游覽。當我從水碓那里返回民宿時,在一株水竹上,看到了兩只白頭鵯,它們卿卿我我,大秀恩愛,全然不在乎我這個路人的窺視。

我停下來,仔細觀察起它們來。它們依然不管不顧,親密無間,恰似電影《天仙配》里的一段場景的復原——在電影《天仙配》里,當《夫妻雙雙把家還》的歌兒響起的時候,畫面上出現水塘里盛開的荷花、一對恩愛的白鴨,接著便是一對在樹枝上鳴唱嬉戲的白頭鵯。鏡頭推近,白頭鵯在樹枝間跳躍,追隨著牛郎,與牛郎翩翩起舞的織女抬頭欣喜地看著它們,這首傳遍中國的歌兒就這樣開始了。

澤雅紙山的這次行走,令我永遠難以忘懷。

(作者:龍仁青,系青海省作協副主席,曾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3支國家醫療隊赴甘肅開展巡回醫療

本報訊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開展2024年國家醫療隊巡回醫療工作的部署要求,山東大學第二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分...[詳細]
健康報 2024-10-14

多元呵護老年人心理健康

□紀春艷由于老年期生理和心理、人際關系和社會角色的變化,老年人適應力減退,更易出現抑郁、焦慮等心理障礙。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與慢性病...[詳細]
健康報 2024-10-14

推動職業醫學院校信息化發展

山東醫學高等??茖W校王舒顏來衛東近年來,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通過建設國家級虛擬仿真實訓中心,豐富教學模式,改變傳統教學策略,有效提...[詳細]
健康報 2024-10-14

創新協商方式,共謀推動發展

大眾日報記者董方舟10月9日至12日,省政協開展2024年“政協工作齊魯行”采訪報道活動,在菏澤市、濟寧市圍繞市縣政協工作及“五大平臺”建...[詳細]
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4-10-14

寧陽開展環境整治專項行動

本報記者董若義通訊員李健秦冰泰安報道今年以來,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把解決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作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續開展城...[詳細]
中國環境報 2024-10-14

保障補償款發放到位

本報訊日前,山東省滕州市紀檢監察干部來到濱湖鎮某村,開展監督檢查“回頭看”,了解煤礦塌陷補償款發放情況。”此前,滕州市紀委監委在核...[詳細]
中國紀檢監察報 2024-10-14

激勵“跌倒”干部卸下包袱再出發

本報訊“受到處分后思想壓力很大,多虧組織及時給我關心鼓勵,讓我打開心結,重新調整狀態投身工作?!苯?,面對前來回訪的山東省東營市墾...[詳細]
中國紀檢監察報 2024-10-14

“三個強化”提升青年教師職業素養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臨沂大學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秉承“課程為本、團隊托舉、賽事錘煉”的理念,不斷加強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詳細]
中國教育報 2024-10-14

“靜悄悄” 的資助更暖心

新學期剛開學,山東省龍口市教體局教育裝備與技術研究中心收到了學生小楊的家長送來的一面寫有“丹心育桃李,松煙繪人生”的錦旗。一件“小...[詳細]
中國教育報 2024-10-14

【光明論壇】多措并舉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對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作出了全面系統的部署。新時代,走好助...[詳細]
光明日報 2024-10-14

“我們中國人也有一個飛艇夢”

有一群中國航空人不僅造飛機,還專門研究氣球和飛艇——一種不同于飛機的特種航空器,它有著既浪漫又頗具科幻色彩的專業名稱,叫作浮空器。...[詳細]
經濟參考報 2024-10-14

各地少先隊開展“紅領巾愛祖國”主題活動慶祝建隊75周年

10月13日是中國少年先鋒隊建隊75周年紀念日,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組織開展“紅領巾愛祖國”主題活動,帶領各地少先隊員在主題隊課、入隊...[詳細]
工人日報 2024-10-14

青春在服務基層中綻放光彩

今年暑期,北京90余所高校的1.5萬余支團隊奔赴祖國各地,投身于支教、調研、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用專業知識服務基層。在線下科普講座中,...[詳細]
中國青年報 2024-10-14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