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時報
2024-01-05 10:43:01
原標題:多地掀起重大項目“開工潮”
來源:金融時報
原標題:多地掀起重大項目“開工潮”
來源:金融時報
〉〉〉〉 01
以蘇州市為例,在2024年一季度計劃開工項目中,產業項目324個、占比超八成,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147個,年度計劃投資257億元,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分別為128個和48個,年度計劃投資分別達148億元和67億元。
“當前各地重大項目密集開工,得益于2023年底的早謀劃、早投資。”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葉銀丹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重大項目的密集開工傳遞出今年政府大力推動經濟恢復的決心,將通過產業鏈傳導為相關企業帶來更多新訂單,增加企業收益,同時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提振市場信心。在重大項目帶動下,預計2024年基建投資將保持較快增長,推動經濟向潛在增長水平回歸。
資金保障有力有效
重大項目早落地離不開資金強保障。針對如何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國家發展改革委固定資產投資司司長羅國三近日表示,用好增發國債、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政府投資,有效發揮帶動放大效應。保持合理的政府投資力度,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著力提高投資效益。
在推動重大項目早開工、早見效的同時,各地也提早發力,爭取為項目建設提供充足資金支持。《金融時報》記者根據中國債券信息網披露信息整理發現,近期包括陜西、寧波、重慶、青海、青島等10多個省市披露了2024年一季度地方債發行計劃。此前,財政部也表示,根據國務院部署和有關工作安排,將提前下達2024年度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額度,合理保障地方融資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增發國債資金的快速下達也讓重大項目建設更有底氣。根據增發國債項目實施工作機制確定的第二批項目清單,近日,財政部下達第二批國債資金預算5646億元。截至目前,增發國債資金已經累計下達8025億元,進度超過八成。資金下達后,財政部將多措并舉加強資金監管,盯緊盯牢項目實施,管好用好每一筆資金,確保將資金用出實效。
王青表示,這意味著在2024年初,相當一部分增發國債資金將形成實物工作量。這在有效推動災后重建、補齊抗災能力短板的同時,也會推動2024年一季度基建投資繼續保持較高增長水平,穩定宏觀經濟運行。
“增發國債是來自國家層面最為直接和有效支持地方落地大項目的方式,尤其是支持重大民生基礎設施項目的高效手段之一,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葉銀丹表示,通過發行國債對接項目清單,能防止出現“大水漫灌”式的無效投資,在帶動項目建設提速的同時,進一步體現了政策面以有效投資穩增長、把握經濟主動權的深意。
發揮好投資穩增長作用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2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0%,比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處于收縮區間,表明當前經濟修復力度有所放緩,這是2024年初各地重大項目密集開工所處的宏觀背景。
2024年,要推動經濟穩中向好,發揮好投資的作用不可或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重點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培育發展新動能。完善投融資機制,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建設。
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藍佛安近日表示,要合理安排政府投資規模,發揮好帶動放大效應。在保持政府總體杠桿率基本穩定的原則下,繼續安排適當規模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強化專項債券資金使用管理,支持地方加大重點領域補短板力度,著力提高投資效率。
王青表示,在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的基調下,財政支出會保持適當強度,目標赤字率和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有望上調,進而合理安排政府投資規模,并激勵和帶動民間資本加大對基建領域的投資。
葉銀丹也認為,2024年,基建投資將保持較快增長。一方面,隨著央地債務結構優化,地方融資條件將逐步改善,中央財政對基建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將加大。增發國債資金將在2024年形成實物工作量,提振基建投資增長。另一方面,2023年11月出臺的《關于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的指導意見》將進一步拓展基建投資資金渠道。
談及投資重點領域,王青認為,今年政策面會加力推進“新基建”,重點是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等領域。這方面市場需求正在迅速增長,發展前景明確,能夠壯大經濟增長新動能,也是促進消費和投資良性循環的重要發力點,社會資本參與的積極性較高。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