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報
2024-01-05 14:11:01
原標題:藥品流通行業加速發展靠什么
來源:健康報
原標題:藥品流通行業加速發展靠什么
來源:健康報
《2022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回顧了該行業的現狀,并為今后的發展樹立了風向標。本期“聚焦零售藥店”專欄請中國醫藥商業協會會長石晟怡分享她對藥品流通行業發展的認知。
□本報記者 吳剛
2023年11月13日,商務部發布《2022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全國(不含港澳臺地區)藥品流通市場銷售規模穩中有升,藥品零售市場增長明顯,呈現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專業化服務持續拓展、網絡銷售管理趨于規范等特點。對此,中國醫藥商業協會會長石晟怡在日前召開的2023醫藥流通創新大會上表示,上述成績的取得,得益于我國出臺的相關政策的支持。
業績穩中有升
《2022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顯示,全國七大類醫藥商品銷售總額為27516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后同比增長6.0%,增速同比放緩2.5個百分點。其中,藥品零售市場銷售額為5990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后同比增長10.7%,增速同比加快3.3個百分點;藥品批發市場銷售額為21526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后同比增長5.4%。截至2022年年底,全國共有藥品經營許可證持證企業64.39萬家。其中,藥品批發企業1.39萬家、藥品零售連鎖企業6650家、藥品零售連鎖企業下轄門店36萬家、零售單體藥店26.33萬家。
從行業效益來看,2022年,全國藥品流通直報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為20935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后同比增長6.7%,增速同比放緩2.6個百分點,約占全國七大類醫藥商品銷售總額的86.0%;利潤總額為474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后同比增長5.3%,增速同比加快0.9個百分點;平均毛利率為7.8%,同比增長0.4個百分點;平均費用率為6.8%,同比增長0.1個百分點;平均利潤率為1.6%,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凈利潤率為1.5%,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
從銷售區域分布來看,2022年,全國六大區域銷售額占全國銷售總額的比重分別為:華東地區36.4%、中南地區27.2%、華北地區14.9%、西南地區13.4%、東北地區4.2%、西北地區3.9%。其中,華東地區、中南地區、華北地區三大區域銷售額占全國銷售總額的78.5%,同比增長0.2個百分點。廣東、北京、江蘇、上海、浙江、山東、河南、安徽、四川、湖北是2022年銷售額居前10位的省份,其銷售額占全國銷售總額的65.4%,同比增長0.2個百分點。
另據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的統計,2023年上半年,全國七大類醫藥商品銷售總額為14753億元(含稅),扣除不可比因素后同比增長11.82%,增速同比加快7.43個百分點。其中,藥品零售市場銷售額為3226億元,同比增長15.48%,增速同比加快8.17個百分點;醫藥電商直報企業銷售總額為1321億元,占全國醫藥市場銷售總額的8.95%。
2023年前三季度,藥品流通對終端(醫療機構、零售藥店)的銷售額為15924億元。其中,對各級醫療機構的銷售額為11464億元,占比為71.99%,同比下降0.98個百分點;對零售藥店和零售藥店對居民的銷售額為4460億元,占比為28.01%,同比增長0.98個百分點。
頭部企業優勢明顯
據石晟怡介紹,分析2022年全年和2023年上半年藥品流通行業的數據可以發現,藥品流通行業的運行存在3個特點:市場規模擴大、供應鏈網絡覆蓋更加完善、政策助推行業發展的作用凸顯。
在市場規模方面,從2018至2022年藥品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情況可以看出,2022年,排名前四的批發企業的增速為8.7%,高于6.0%的全行業平均增速。從2018至2022年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國市場比例可以看出,排名前四的批發企業占比為45.5%,較2018年提高了6.4個百分點;排名前十的批發企業占比為57.0%,較2018年提高了7.0個百分點。
在供應鏈網絡覆蓋方面,藥品流通供應鏈網絡呈現扁平化、多倉一體化、城鄉一體化、智能化、醫院服務延伸化等趨勢。
在政策助推行業發展方面,《關于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關于建立完善國家醫保談判藥品“雙通道”管理機制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做好定點零售藥店納入門診統籌管理的通知》等文件的出臺,對藥品流通行業,尤其是零售端有重要影響。據石晟怡介紹,比如,醫保政策推動醫院內外市場結構發生變化,倒逼零售端的藥學專業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使藥師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
傳統和新興業態協同發展
對于藥品流通行業的發展趨勢和面臨問題,石晟怡表示,傳統的新藥學術教育和市場開發方式受到合規性的挑戰,因此亟待探索新的模式。在此背景下,第一,藥品流通企業要從配送商向醫藥供應鏈服務商轉變,不斷增加藥學服務供給和信息收集等功能,將業務向上下游延伸;第二,醫保、“雙通道”等一系列政策的實施,對流通端藥學專業水平的要求提高;第三,國家藥品集中帶量采購、醫保控費等政策使整體藥品市場增速放緩,行業進入微利時代,尤其是藥品流通行業應收賬款問題仍然嚴峻;第四,藥品監管政策持續加碼,市場不斷規范,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日益凸顯。
對于線上線下藥品流通企業,石晟怡建議,雙方要找準定位、協同發展。目前,實體零售藥店增長緩慢,而線上業務快速發展。然而,醫藥產品有其特殊性,線上銷售雖有便捷性,但不能完全替代線下面對面的服務。尤其是在快速老齡化和獨居家庭數增多的情況下,面對面的用藥指導、用藥規劃和心理疏導越來越重要。
在藥品流通行業快速變化時期,為了促進行業規范發展,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在努力做三件事:一是開展政策實施情況和有關行業難點的課題研究及調研,二是向商務部、國家醫保局、國家藥監局、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衛生健康委等相關部門提交政策建議,三是制訂行業標準。石晟怡表示,作為行業協會,中國醫藥商業協會開展上述工作,就是為了充分發揮建言獻策和服務行業的作用,以促進藥品流通行業高質量發展。
本專欄由健康報社與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共同策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