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4-01-06 09:59:01
原標題:兩顆果子何以帶來33億元?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兩顆果子何以帶來33億元?
來源:農民日報
在數字化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展示示范基地,技術人員給蘋果樹修剪枝條。
隆冬時節,行走在山東省煙臺市萊山區的田間地頭,滿目都是皚皚白雪。而在煙臺現代果業科學研究院蘋果脫毒組培苗木繁育車間,一株株稚嫩的接種瓶苗在嚴冬之際迎來新生。
位于膠東半島東北部的萊山區是煙臺市中心城區之一,轄區面積278.9平方公里,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土壤多為砂壤,年均降水量和光照時間分別為583毫米和2602小時,是我國著名的葡萄產地、蘋果產地。多年來,全區形成了二產以葡萄酒加工為主,三產以高端酒莊體驗、水果采摘體驗等為主的產業融合發展鏈條。憑借良好的產業發展基礎,萊山區在2021年成功入圍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
創建以來,萊山區以萊山、院格莊兩個街道47個行政村為核心區,以葡萄和蘋果為主導產業,以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推動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探索差異化發展路徑、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高地為重點,全面推進水果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和標準化建設,持續挖掘有限土地的無限潛能。目前,產業園年總產值達44億元,其中葡萄、蘋果主導產業產值33億元,帶動萬余農民增收致富。
著力研發推廣,蘋果新品種輻射國內多個主產區
“幸虧換了樹苗,要不果子都賣不上價。”萊山街道官莊村果農姜建寧在自家的房子旁邊有塊小果園,他說之前種的蘋果是幾元錢買的樹苗,既沒產量,果子也不好吃。
后來在產業園建設的推動下,姜建寧將果樹全部換成了“煙富8”新品種。“栽的時候樹苗已經帶著幾個分枝,還經常有技術人員指導管護技術,第二年就掛果了。果子不用套袋,果型好,而且糖分高,口感也好,在采摘前就基本預訂出去了。”
在距官莊村4公里的煙臺現代果業科學研究院,早中晚、紅黃綠、名特優、免套袋等相結合的蘋果雜交品種實生苗一排排整齊地在雪地里等待著春天。同一時間,在現代果業脫毒組培中心,經過蘋果優良品種無菌體系建立、熱處理、莖尖剝離等工序后,工作人員正在忙著接種脫毒苗。
“目前我們已經培育出‘煙富8’‘贊愉’‘馨元萃’等多個新品種,并在新品種選育的基礎上,年產帶分枝矮砧脫毒蘋果大苗200萬株。”現代果業客服部主任張卓說,除向區內及周邊縣區供苗外,萊山區新品種蘋果及脫毒苗還供到陜西、甘肅、新疆等國內多個蘋果產區。“與只有一個主干的傳統樹苗不同,帶分枝大苗在栽種的當年或次年就能掛果,大大降低果農更換果樹的成本。”
當組培苗在培養瓶內綻放新生命時,在位于院格莊街道要捷村的數字化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展示示范基地,技術人員正踩著積雪為果樹修剪枝條。這個集土地改良、良種引進、樹形培養、綠色防控、水肥一體和立柱網室搭建等內容為一體的項目,目的是通過示范作用,引導帶動廣大果農改進種植模式,提升種植效益。
在蘋果新品種選育、新技術推廣、新模式示范的背后,正是萊山區產業園聚集資本、科技、人才、信息等現代生產要素,推進農科教、產學研聯合協作,為加快葡萄、蘋果及其相關產業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研發攻關和推廣應用實施的多個項目。
目前,產業園發展葡萄、蘋果等高標準種植基地3.6萬畝。其中以瀑拉谷為中心,建成高標準葡萄種植示范基地2.6萬畝,在“單干雙臂”宜機作業栽培、水肥一體化建設、葡萄采收機械研發等方面先行研究試驗,輻射引領周邊精品葡萄種植10萬畝。
差異化發展,個性化訂制小產區風味
既是市中心城區,總面積又小,而且轄區多山地丘陵,所以耕地數量就更為有限。“我們的地塊多數是坡地,又是砂壤土,不適宜種植糧食作物,所以只能立足原有產業發展特色種植。”萊山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鵬說,即使種植葡萄和蘋果,因為土地數量有限,從規模上也沒有競爭優勢。
基于土地資源等現實區情,萊山區在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中,確立了圍繞特色優勢,尋求差異化發展的目標定位。
瞄準這一目標,瀑拉谷葡萄產區引進小味兒多、霞多麗、小芒森等17個特色釀酒葡萄品種,緊緊圍繞葡萄產業探索區別于河北、新疆、寧夏等葡萄酒產區的差異化路子。
萊山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王海英介紹說,目前瀑拉谷產區已建成水韻、長歌、君臨等8個特色酒莊。各個酒莊在種植環節除了引進特色品種,還在釀酒環節引進法國、意大利釀酒設備,利用自動控溫系統發酵、恒溫恒濕空調系統儲酒,推出保健型葡萄酒、葡萄起泡酒、樹莓酒、蘋果起泡酒以及小瓶酒、生肖酒等產品,主打小產區風味,發展個性化訂制。
站在山頭,可以看到緩緩流淌的瀑拉河把酒莊群自然分割成南岸區與北岸區。河水流經鳳山、朱雀山、擎山及多個村落。立足這一獨特區域,酒莊在推廣時不僅注重瀑拉谷產區風味,更細化為所在山區和村莊的不同風味,并在包裝上注重與當地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相結合。葡萄采摘的季節,喜歡葡萄酒的人還可以到瀑拉谷體驗葡萄酒釀造,在技術員的指導下動手完成采摘、挑選、破碎等一系列環節的操作。
“我們的差異化是通過稀缺性、相關認證、標準的制定和執行等一系列支撐來實現的。”煙臺市葡萄與葡萄酒協會秘書長、水韻酒莊負責人陳泰宇說,而且萊山區在釀酒設備、包裝、酒具等葡萄酒的配套產業方面也已形成競爭優勢。
同時,在蘋果產業方面,產業園也通過特有品種、優質種苗和先進栽培技術模式輸出,持續提升煙臺蘋果品種、品質和市場影響力,形成與其他產區的差異化競爭。
推動三產融合,挖掘有限土地的產值潛能
在新品種、新技術及放大特色優勢的同時,做大綜合產值,還必須補上產業鏈條的短板。
基于這一認識,萊山區在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中,對園區126平方公里土地進行科學規劃和定位,統籌布局園區管理及葡萄、蘋果特色優勢主導產業集群生產、加工、研發、示范、服務及文旅等功能板塊,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在二產方面,產業園著力增強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延長產業鏈,挖掘、培育和發展特色葡萄酒、蘋果優質品牌,打造精深加工現代科技示范基地。其中,蘋果加工在傳統果干、果脯食品研發加工之外,又引進果泥、嬰幼兒輔助食品研發加工等項目。葡萄酒加工與相關科研院所開展聯合攻關和科技成果孵化,持續培育出一大批差異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葡萄酒科技型企業,建立起在酒莊管理、葡萄酒安全檢驗檢測、葡萄酒品牌建設、葡萄酒副產物利用和葡萄酒功能成分利用等方面進行創新研究的公共服務平臺,為煙臺乃至全國葡萄酒產區內酒莊、中小企業和相關市場開發機構提供技術服務,不斷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
在三產方面,以葡萄酒主題旅游度假為引擎,完善酒莊觀光體驗、名酒拍賣、品酒教學、藝術展覽、山地運動等多重功能。依托農民豐收節打造“瀑拉谷豐收季”等有影響的節慶活動。圍繞“七分種植,三分釀造”主題,推出水果嘉年華、夜間燈光秀等活動。打造了集科研、培訓、觀摩、示范、研學教育、文化旅游、認養采摘等休閑農業為一體的煙臺蘋果文化旅游研學基地,策劃了文化游、研學游、度假游等6個系列葡萄酒旅游主題產品,開發出“葡萄海岸自駕之旅”等10條精品線路,每年可接待游客10萬人次,新增銷售收入2億元。
據萊山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劉玉方介紹,在延伸產業鏈條、推動產值提升的基礎上,產業園還通過推行“聯社+子社+社員”合作制和訂單農業等利益聯結模式,支持周邊村民成為“產業農民”,推動農業生產由不成規模的小農戶生產向有高度組織化的現代化農業生產模式轉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