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4-01-06 10:00:01
原標題:跟著歌聲游沂蒙 喜看老區氣象新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跟著歌聲游沂蒙 喜看老區氣象新
來源:中國文化報
本報駐山東記者 蘇 銳 文/圖
沂蒙老區群眾為游客表演紅色故事
在山東省臨沂市有這樣一條旅行線路,它以歌聲為主題,每一站都能聽到革命年代創作的優美歌謠;它同時串聯起多處革命遺址,每一處遺址都為紅色文藝事業發展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它就是臨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創新策劃的“跟著歌聲游沂蒙”紅色主題線路。
元旦假期已過,沂蒙山銀座天蒙旅游區依然客流不斷。1月3日,來自河北省邯鄲市的游客趙傳昌在沂蒙山銀座天蒙旅游區的“沂蒙山小調誕生地”不停拍照。“這里太有紀念意義了,《沂蒙山小調》算是人人都會唱兩句的紅色歌曲。”趙傳昌說,自己退休前是一名中學歷史老師,給孩子們講授革命歷史時,經常會即興為學生哼唱《沂蒙山小調》。
1940年6月,正值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期,中國抗大一分校文工團團長袁成隆組織團員李林、阮若珊,在費縣白石屋村一間簡陋的民房創作了《沂蒙山小調》。通俗、易懂、生動的歌詞和美妙動聽的曲調一經傳出,便受到廣大軍民的喜愛。如今,白石屋村這處紅色遺址作為“沂蒙山小調誕生地”,每年吸引大批省內外游客前來參觀學習。費縣一些文藝愛好者更是自發組成“小調傳唱志愿服務隊”,常年在沂蒙山銀座天蒙旅游區駐場為游客演唱。
“跟著歌聲游沂蒙”紅色主題線路的第二站,是沂蒙紅色影視基地。過去幾年,這里的沉浸式情景小劇深受游客歡迎,被全省推廣。沂蒙紅色影視基地負責人介紹,沉浸式情景小劇中一個重要的篇章是《跟著共產黨走》,這首歌曲的創作歷程通過實景演出的形式呈現在游客面前。在沂蒙紅色影視基地不遠處的沂南縣孫祖鎮東高莊村的紀念碑上就印著《跟著共產黨走》的歌詞,“你是燈塔,照耀著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著航行的方向……”
“跟著歌聲游沂蒙”紅色主題線路的第三站,是沂水縣院東頭鎮桃棵子村的紅嫂祖秀蓮紀念館,也是歌曲《沂蒙頌》的故事發生地。“續一把蒙山柴爐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長……”戰爭年代,以祖秀蓮為代表的沂蒙母親,不懼個人安危,用生命、鮮血和骨肉支援前線,昭示了人性的光輝。
如今,桃棵子村以發展鄉村旅游為載體,豐富紅嫂祖秀蓮紀念館的展陳方式,將沂蒙老區的民俗技藝挖掘出來,大力發展研學旅游。
沂水縣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楊雪峰介紹,作為沂蒙老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沂水縣的紅色遺址非常多,每一處遺址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保護遺址的同時,當地注重與旅游市場需求緊密對接,將紅色遺址與沂水縣其他景點串聯起來,形成更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線路,深受游客歡迎。
近幾年,臨沂市加強紅色旅游設施建設,指導各景區提升服務設施,豐富展示展覽手段,增強趣味性、互動性、參與性、體驗性。如臨沭縣實施了紅色朱村改造提升項目,沂蒙紅色影視基地打造生態體驗劇場和沉浸交互展演小院,常態化演出如沉浸式旅游演藝《沂蒙四季·紅嫂》等。
臨沂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提升革命文物主題游徑的吸引力,未來,當地還將進一步把納軍鞋、烙支前煎餅等20余項紅色元素活化,為游客提供可參與互動的業態。開展非遺進景區活動,將剪紙、面塑、柳編等非遺項目融入紅色元素,豐富紅色旅游內容。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