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24-01-08 08:49:01
原標題:山西太谷:“新農人”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山西太谷:“新農人”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
來源:科技日報
【鄉村行 看振興】
◎本報記者 韓 榮
冬日的清晨,天還未亮,昊偉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銓利已經早早起床,趕到村里集體經營的設施大棚查看溫度、放風排濕、提溫管理……做完這些工作后,他又組織村民給黃瓜掐苗。
“這批黃瓜過不了多久就會大量上市。近期正是黃瓜的種植茬口,要‘照顧’好這些苗苗才能賣上好價錢。”趙銓利告訴記者。
趙銓利所在的山西省晉中市太谷區任村鄉被稱為“三晉設施蔬菜第一鄉”,全鄉設施蔬菜種植占到耕地面積的一半以上。近年來,越來越多像趙銓利一樣有想法的“新農人”回到家鄉尋求發展,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青年返鄉投身設施蔬菜種植
2021年,在外打工的“80后”青年趙銓利看準了家鄉的設施蔬菜產業,選擇回村發展。“自己一個人富是小富,帶動大家一起致富才是真本事。”回鄉后,趙銓利開始研究村里設施蔬菜產業的發展情況。
集體窮、產業衰、群眾散,果蔬“賣不了”“賣不久”“賣不起好價錢”等問題擺在趙銓利面前,為此他多次自掏腰包前往山東壽光等地學習考察,一年下來跑了七八個城市。
有了經驗后,2022年在合作社的支持下,趙銓利組織籌建了郝村覆被式全鋼架大棚項目,占地面積50畝。同時他還籌資投入建設了水肥一體化自動控制系統、智能灌溉系統、自動化溫控系統等。“相比村里傳統的土大棚,智能設備的安裝不僅讓種植省心省力,還能實現一棚多用、接茬輪作,讓村民在原來基礎上實現增收。”趙銓利說。
事實上,起初有些村民們并不看好這些智能化設備。“村里的土大棚一樣能種菜,花這么多錢投資會不會浪費?”聽到這些聲音,趙銓利沒有氣餒,而是號召有想法的村民帶頭建起智慧大棚,給鄉親們做個表率。
村民李建平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把家中部分葡萄園租賃出去,在村里籌建了智慧大棚。一年后,這兩個智慧大棚因蔬菜產量和質量好,盈利30萬元,遠超種葡萄的回報。“建好拱棚當年就能回本,這給村民吃了定心丸,不少村民也開始發展設施蔬菜。”李建平笑著說。
郝村設施蔬菜種植是晉中市太谷區發展特色農業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一個縮影。乘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東風,晉中市太谷區的蔬菜產業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形成了研發、育苗、示范、推廣的產業鏈發展模式。目前,晉中市太谷區蔬菜種植面積已達7萬余畝。
農業牽手科技在土中“掘金”
1月5日,記者走進晉中市太谷區巨鑫國家植物脫毒快繁組培研究中心,只見科研人員正在試驗利用分子學提高番茄花青素含量。脫毒快繁的番茄、黃瓜、草莓等種苗正在育苗床上“整裝待發”。
隨著一輛輛貨車開出,這里全年生產的4000萬株種苗將運往周邊10余個縣市,在近1萬座智慧大棚中扎根發芽、開花結果。
為全力推進晉中市太谷區農業現代化進程,其先后與中國科技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合作,引進華為大數據、阿里巴巴、農信互聯等科技企業,建成農谷大數據中心、智慧養豬平臺等。
除此之外,晉中市太谷區還不斷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先后建成了十大科技創新平臺、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6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目前晉中市太谷區已形成以蔬菜種植、規模養殖為主,紅棗和苗木花卉為輔的多元化產業發展新格局,構成了獨具太谷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晉中市太谷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晉中市太谷區將繼續深化科技引領,加強地方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
數據顯示,2022年,晉中市太谷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321元,位居全省前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