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公安報
2024-01-09 08:42:01
原標題:數據賦能讓警務工作更親民
來源:人民公安報
原標題:數據賦能讓警務工作更親民
來源:人民公安報
□文/圖 郭 夢 付紫頤
作為全國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和山東省首批“數防攻堅”省級試點派出所,近年來,濟南市公安局歷下分局泉城路派出所轄區面臨從“居民區”向“商圈”“夜經濟區”“旅游區”的轉型,隨之而來的是治安管理壓力的增大。泉城路派出所圍繞“主防”理念,借濟南數智警務建設之力,以數據預警、數據防范、數據服務等賦能,實現對轄區治安從源頭到末梢的全過程管理,為公安工作現代化注入強大動力。
打造“全域智安單元”
依托大數據中心,泉城路派出所統籌使用轄區有關要素資源,強化數據保障。
泉城路派出所將全區智慧安防小區、天網工程、雪亮工程和轄區商務樓宇、商場、娛樂場所監控接入綜合指揮室,“一張網”整合轄區視頻資源,實現一網感知、一屏呈現、一令通達、一體作戰,依托人像抓拍、客流量統計、鷹眼等前端設備,實現重點區域實時關注、景區客流量實時統計、樓宇場所實時巡查,打造“全域智安單元”。
素有“泉城會客廳”之稱的泉城廣場,治安防控任務重。泉城路派出所在廣場周邊加裝鷹眼探頭,為做好重點部位安防工作提供數據支撐。網紅打卡地芙蓉街全長432米,游客峰值16萬人次,安保壓力大。泉城路派出所通過“智慧芙蓉”系統,全覆蓋安裝感溫、計數、測速探頭等,通過數據的無感采集和對海量數據的研判,實現對游客流量流速的實時統計、智慧預警和動態干預。針對轄區商務樓宇、娛樂場所等區域,泉城路派出所結合前端采集設備,依托市公安局數字建模平臺,建設數據預警類場景化應用模型,通過大數據對比碰撞、挖掘分析,實現人員預警關注。
基層治理“一網統管”
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同時,泉城路派出所搭建“泉城楓警”平臺,讓基層治理“一網統管”,實現基層警務與社區網格化管理的無縫對接。
“泉城楓警”平臺整合轄區資源及社會綜治力量,將大數據精準賦能實戰應用,實時掌握現場情況。例如日常接到孩子走失的報警求助后,派出所值班民警立即詢問孩子樣貌衣著特征及走失地點,通過地圖圈選周邊巡邏警力和在線保安員,一鍵下達緊急指令,開展協助尋找工作。同時,通過微信小程序推送走失人員照片信息,助群眾找到走失孩童,反饋警情信息。
“泉城楓警”平臺管理端可實時調取巡邏數據,實現警情、警力及周邊資源的可視化,對一線警力進行指揮調度和任務部署。同時,各類綜治力量通過微信小程序以照片、錄音、文字的形式上傳工作情況、線索信息,實現信息交互共享和數據高效流轉,對各類群防群治力量發現的線索、隱患進行上報、整理、反饋、處置,形成工作閉環,實現可視化指揮、扁平化調度和一體化運行。
搭建“掌上服務通道”
如何讓數據多跑腿、讓百姓少跑路?如何讓社區民警從日常咨詢服務中解脫出來?線上派出所“阿泉警官”應運而生。
“阿泉警官”以AI機器人為技術依托,圍繞“打防管控服”五大業務方向進行技術創新。群眾添加“阿泉警官”微信好友時,后臺管理端為其標注不同的標簽,建立起轄區治安“朋友圈”,實現了分類管理和信息標簽化精準推送。日常通過微信朋友圈、視頻號等方式開展宣防工作,改變了以往大水漫灌式的宣傳,成效明顯。
“阿泉警官”作為24小時在線的警察朋友,居民好友可咨詢常規的戶政、案件等業務,后臺自動應答,實現轄區居民日常宣防、標簽化精準推送、線上報警、24小時智能服務等功能,成為居民身邊的“線上警察朋友”。
恒隆廣場是轄區重點商圈,電詐案件一度高發,通過“阿泉警官”精準推送,有效節省了警力資源,降低了電詐案件發案率。2023年9月24日,泉城路派出所值班室接到多起同類警情,報警人稱收款二維碼被人盜用,經研判發現作案人以支付寶二維碼需要升級為由實施詐騙。“阿泉警官”立刻將警情整理后推送給有商戶標簽的群眾。很快,恒隆廣場工作人員反映可疑人員出現在商鋪周邊,并將時間、區域、照片及時上傳“阿泉警官”,綜合指揮室立即將線索發送給社區民警、巡邏民警及現行抓捕組,當天就將作案團伙4名成員全部抓獲。
截至目前,“阿泉警官”累計添加用戶1.1萬余人,通過微信朋友圈、視頻號、短信發送宣防信息2.1萬余條,自動回復咨詢2500余條,收集舉報線索61條,化解居民糾紛28起,受理線上報警37條,破獲各類案件13起,實現了“實戰實效、群眾滿意、民警減負”的目標。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