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4-01-09 08:45:01
原標題:開年第一“火”,為何是“爾濱”?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開年第一“火”,為何是“爾濱”?
來源:農民日報
這個冬天,哈爾濱火了。貼合南方游客飲食習慣將東北凍梨切片擺盤,把交響音樂會搬進商場,索菲亞教堂前用無人機升起人造月亮……這些“掏家底”似的待客之道,不僅為哈爾濱圈粉無數,也拉高了冰雪旅游市場的熱度。“爾濱”“南方小土豆”“小砂糖橘”頻頻在全網刷屏,短短一周時間里,與“哈爾濱”相關的話題百余次沖上微博熱搜,網友們調侃“全網一半的流量都給了哈爾濱”。
有人說,旅游就是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去看別人熟悉的地方。這也是我國旅游市場“南北互換”的生動寫照,一直以來,氣候溫暖的南方是許多北方游客冬季度假的首選地,也有不少南方游客選擇到北方看雪。獨特的冰雪資源稟賦、多元的異域建筑風格、豐厚的城市文化底蘊,讓哈爾濱在冰雪旅游市場上一直保有一定熱度。而今年這波燃爆全網的旅游熱潮,起初其實是因為當地對冰雪大世界退票風波的處理方式。面對部分游客不夠滿意的旅游體驗,當地誠懇以對、職能部門快速反應,不僅真心致歉、連夜整改,還為許多已經進園游玩的游客辦理全額退票,以行動贏得了一波好評,將口碑危機轉化為一場成功的文旅品牌營銷。
隨后,面對接踵而來的大量游客,哈爾濱用細致入微的服務和回應,上演了一波又一波將心比心的故事,修建“溫暖驛站”供游客“緩緩”,中央大街鋪設地毯以防游客摔倒,馴鹿、打鐵花等特色旅游項目層出不窮……哈爾濱待客的敞亮與熱情,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尤其是第一次到此旅游的外地游客,陌生環境里的不適被妥帖安置,不同地域的生活習慣被尊重,多元的旅游需求被滿足,體驗值和滿意度可以說直接拉滿。網友們感慨:“除了天冷,其余都是熱的。”咱就說,面對這樣的貼心和真心,哪個游客能不被打動?優質體驗和好口碑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文旅收入,據哈爾濱文旅局數據測算,截至元旦假日第3天,哈爾濱市累計接待游客304.79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59.14億元,游客接待量與旅游總收入達到歷史峰值。
冰雪旅游熱,為何火了“爾濱”?哈爾濱的新晉頂流之路,不只是網絡流量的偶然發酵,更因為這座老牌文旅城市的創新契合了當前文旅消費市場的新變化。為了一餐美食說走就走,為了一場體驗千里奔赴一座城,文旅消費歷經多次迭代,越來越往沉浸式、體驗式的方向發展。與旅游景點知名度相比,越來越多游客更關注旅游的體驗感和滿意度,并且樂于在社交平臺上進行分享,這種分享又成為更多人選擇出游目的地的重要參考。從去年爆火的淄博燒烤,到今年一開年的“頂流”城市哈爾濱,其共有特點都是以游客為先的暖心服務,讓游客的情緒價值和稀缺體驗得到超出預期的滿足。以消費者為導向提升服務軟實力,也正是這兩座城市偶然爆火之下的必然邏輯。
哈爾濱的文旅產業創新背后有多重因素,政府不斷優化公共服務,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多家市場主體花式整活,當地民眾同頻共振,老牌文旅城市的全民蓄力,讓冰雪經濟顯現出不一樣的人文魅力。流量大考下,政府的積極作為折射出管理智慧和服務水平。在《致哈爾濱全市人民的一封信》中,哈爾濱呼吁全市“以客為先、以客為尊、以客為友、以客為親”,并召開賓館酒店座談會,維護旅游市場的秩序。在此引導下,各個職能部門不斷優化公共服務,盡全力滿足游客的衣食住行等諸多細節需求;各旅游市場主體相繼發出不漲價倡議,開啟花式整活滿足游客愿望。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雙向奔赴,造就了“爾濱”熱度。
哈爾濱的爆火,源于旅游市場的變化,也是近年來冰雪經濟火熱的一次集中映射。自2015年北京冬奧會申奧成功,我國加緊冰雪經濟謀篇布局,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更是刷新了公眾對于冰雪運動和冰雪旅游的社會認知。有報告顯示,2021年至2022年的冰雪季,我國冰雪休閑旅游人數達3.44億人次,冰雪旅游收入達4740億元。此次哈爾濱爆火,又帶動了東北地區其他一些城市的旅游訂單增長,在寒冷冬日點燃了冰雪經濟的“一把火”。
有分析顯示,這波冰雪旅游熱潮將延續至寒假和春節期間。面對熱潮,各地文旅局長紛紛喊話,沈陽歡迎大家看故宮、吃雞架,齊齊哈爾請游客去觀仙鶴、泡溫泉,延邊準備好了打糕、辣白菜……在喊話之余,各地還應把握旅游市場新趨勢,下大力氣練好“內功”,把旅游服務軟實力做得更優,地方文化特色做得更足,應急管理能力做得更強,這樣才能讓流量變“留量”、網紅變長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