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境報
2024-01-09 10:50:01
原標題:高質量推進潮白新河畔的“兩山”實踐創新
來源:中國環境報
原標題:高質量推進潮白新河畔的“兩山”實踐創新
來源:中國環境報
天津市寶坻區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 蘭志嵐
潮白新河縱貫天津市寶坻區全境,是寶坻人民賴以生存的母親河。2023年10月,在中國生態文明論壇濟南年會上,寶坻區潮白新河流域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這是對寶坻區多年來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堅定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充分肯定。潮白新河之畔,“兩山”理念在寶坻大地形成了生動實踐。
一是堅決守護“綠水青山”,筑牢綠色發展本底。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根基,是最寶貴的資源和財富,寶坻區堅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大力實施“生態立區”戰略,建立完善“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全過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實現排污許可“一證式”全覆蓋監管,全面落實生態環境“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定全區各級各部門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推行生態一體化保護與系統治理,實施生態環境保護提升工程244項,投入資金120億元,落實“河湖長制”和“一河一策”污染防治,治理河流水道48條,消除建成區黑臭水體,推進全域綠化,林木綠化面積達到77.42萬畝,林木綠化率達到35.5%,恢復濕地5000余畝,濕地總面積達1.3萬公頃。
二是牢牢抓住“金山銀山”,提升高質量發展成色。生態是綠色寶藏,是資源,也是財富,寶坻區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充分釋放生態紅利,拓寬“兩山”轉化通道。打造特色生態農業,做大做優“稻”文章,充分利用占天津市超一半的45萬畝小站稻,打造精品稻米品牌,大力發展稻蟹、稻蝦等立體養殖26.4萬余畝。全面激活“三辣”產業活力,打造天鷹椒、六瓣紅大蒜、五葉齊大蔥特色產業鏈,寶坻加速由傳統農業大區邁向現代農業強區。打造營商環境的“綠水青山”,打響大水大綠大生態綠色名片,大批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高端產業慕“綠”而來,全區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塑造生態經濟體系,不斷提升產業“含綠量”和生態“含金量”。推進生態文旅深度融合,沿流域兩岸打造了24個休閑旅游特色村,形成旅游產業經濟帶,開發特色休閑農業文旅項目,帶動農副產品銷售,年吸引游客400萬人(次)。積極塑造“遇見寶坻·印象潮白”文旅品牌,舉辦潮白河音樂節、京津冀森林馬拉松賽、國潮文化嘉年華等活動,帶動消費4.8億元。
三是接續奮斗勇毅前行,推動“兩山”轉化向縱深推進。站在新的起點,寶坻區將繼續堅持高水平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推進“兩山”理念實踐創新,堅持生態優先,堅決守牢環境安全底線,持續拓展綠色生態空間,強化生態保護與修復,推進環境污染綜合防治,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著力打造“北國江南”生態宜居樣板區。堅持綠色發展,建立完善生態價值轉化機制,構建產業綠色發展格局,追加生態投資200億元,大力推動潮白新河兩岸綜合提升及開發利用,助推農林深度融合,打造水生態活力新標桿、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帶、北國文旅新目的地,在潮白新河之畔奮力書寫“兩山”實踐新篇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