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報
2024-01-10 12:32:01
原標題:聚焦行業發展 守護心理健康
來源:健康報
原標題:聚焦行業發展 守護心理健康
來源:健康報
今天,更名后的“心理導刊”正式和大家見面了!我們將持續以權威專業的視角向公眾傳遞心理學知識和積極的價值觀,同時我們也將把目光更多地轉向行業,關注行業從業者和行業發展,關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與完善,關注精神衛生機構高質量發展,以期為推動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事業發展匯集更多能量。
“心理導刊”版期待各位讀者一如既往地關注和支持,讓我們一起在這里傳遞心聲、分享思考、凝聚智慧。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重視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近期,國務院關于精神衛生工作情況的報告總結了我國精神衛生工作的主要進展和成效、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下一步工作作出了安排。
重視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有利于發展精神衛生事業,規范精神衛生服務;有利于改善公眾心理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心態穩定,提升公眾幸福感;有利于培養良好道德風尚,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事業建設任重道遠,需要政府相關部門、醫療機構和行業從業者的通力合作。
新年第一期,我們邀請專家、相關機構等從不同角度探討如何實現“部門聯合、資源整合”“防治結合、服務融合”,促進心理健康服務持續健康發展。
□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黨委書記、主任 姚宏文
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問題是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健康幸福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近年來,我國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顯著進展和成效,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推進心理健康促進和精神障礙預防,持續提升精神衛生醫療服務能力,加強精神障礙人員綜合服務管理,推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發展,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和科研支撐。但同時也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多部門協同的工作力度有待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短板和不足、精神衛生服務體系尚需進一步健全、精神衛生投入保障需進一步加強、促進心理健康的社會氛圍還未完全形成等。
當前,無論是從政策導向還是供需兩側的變化,都顯示出我國已經迎來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服務發展的關鍵期。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工作的持續推進,需要對多部門、多系統、多領域的資源進行整合,進而提高服務供給能力和供給效率,著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一是持續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搭建社會心理服務網絡,建立并完善社會心理服務工作機制和模式。
二是建立并完善跨部門、跨領域的協作機制,整合各部門、各系統資源,實現信息共享、綜合利用;健全常態化工作機制,持續提升服務能力。
三是將心理健康融入各項政策,積極探索符合地方實際的政策措施,將心理健康促進工作納入對省級各項建設工作的評估,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心理健康服務新格局。
四是拓寬人才隊伍培育渠道。積極動員和培訓社會力量,逐步培育一支包括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心理咨詢師、社工、網格員、志愿者等在內的多層級、多學科、多團隊協同工作的專業隊伍。
《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的頒布實施,為推動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明確了精神衛生工作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預防、治療和康復相結合的原則。各級各類精神衛生機構應當落實這一原則,加強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實現“防治結合、服務融合”。
在實踐中,各級各類精神衛生機構應重點推進三方面工作:第一,推動關口前移,將強化預防作為工作重點,加強防治結合;加大心理健康科普宣傳力度,提高公眾心理健康素養,努力營造全社會支持并參與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工作的良好氛圍。第二,加強精神(心理)科建設,提高防治能力;加強新技術、新方法、新手段的創新與應用,推進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繼續教育和轉崗培訓,補充專業人才力量。第三,建立“防治康”全流程規范化服務管理模式,促進服務融合;加強對社區康復機構的技術指導、人才支撐等,提高融合服務能力,促進精神障礙患者的早發現、早干預和早康復。
我國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快速發展,特別是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的戰略部署,對精神衛生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議對精神衛生法作出以下調整:明確對心理咨詢及心理治療服務的相關規定,包括服務定義及邊界、從業資格和條件、主管政府機構、執業與從業資格申請程序、執照的獲得和吊銷標準;明確對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服務機構的相關規定,包括責任與義務,服務機構的監管、開業、停業、復業、收費標準,相關咨詢和治療文件的保存規定等,增加相關政府機構對行業組織、從業人員、培訓機構的管理細則;明確處罰規則,即相關從業機構、從業人員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處罰標準和細則。
各地精神衛生機構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重視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的決策部署,在工作推進過程中涌現了大量的先進經驗和優秀做法。
例如,山東省依托省精神疾病疑難危重癥診療指導中心,推進落實精神障礙早期篩查和分級診療制度,完善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貫通的工作機制;實施“一線一域”戰略合作規劃,持續擴大專業影響力和綜合服務能力。
武漢市建設上下聯動的服務網絡,依托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建立武漢市社會心理服務指導中心,成立武漢市社會心理服務行業協會,指導和規范全市心理行業工作;首創“三專”心理服務體系,抽調市級專家,各區設置心理專員,各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設置心理專干,系統護航人民心理健康。
珠海市第三人民醫院(市精神衛生中心)展現行業擔當,成立珠海市精神心理衛生協會,制定社會心理健康服務標準和規范,并對服務進行監管,不斷規范各項工作的開展。
學習并利用好這些好經驗、好做法,將更好地促進我國心理健康服務事業持續、健康、有序發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