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2024-01-12 08:54:01
原標題:不斷拓寬“兩山”轉化通道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原標題:不斷拓寬“兩山”轉化通道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不斷拓寬“兩山”轉化通道
( 2024-01-12 ) 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觀點
馬煥軍
今年是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活動開展20周年。截至目前,全國共建成國家森林城市219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實現了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的全覆蓋。生態文明建設舉措令人振奮,成果令人鼓舞。
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生態文明建設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新時代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引導各地各行業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怎樣找準生態保護與百姓增收的最佳結合點,如何拓寬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的轉化通道,既面臨機遇,也面臨挑戰。
把生態作為底線,通過科學之“治”截斷污染之源。越來越多的地方正在探索一體化同治、區域化共治,強化“點”“線”“面”思維,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化治理,在消除生態環境“頑瘴痼疾”上下功夫、見實效。山東省東平湖既是黃河中下游、華東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也是京津地區和雄安新區的飲用水源地和備用水源地。在東平湖“水生態”治理上,當地堅持把確保水質安全當作最大的政治擔當和任務,已累計投入70多億元。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東平湖水質持續向好,穩定保持在地表水Ⅲ類水質以上,局部達到Ⅱ類標準。
從困難重重的“被動治理”到生機重現的“主動治理”,人民群眾不斷從生態治理成果中獲益。放眼全國,各地也深刻認識到,把生態治理作為系統工程,必須切實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必須充分發揮科技手段的撬動作用,必須全面發揮法律法規的支撐作用。近年來,不少地方堅持系統共保、區域聯保、數字智保、法治嚴保,持之以恒護水、治岸、美山、肥田、增綠,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堅持不懈拆除網箱網圍,持續發力實施荒山造林,千辛萬苦進行礦山生態修復,千方百計修復各類濕地,初步取得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凈、草綠的生態保護成果,越來越多的地方經濟“含綠量”不斷提高,具備了更可造福民生、更具吸引投資的“高顏值”。
把發展作為保障,通過系統之“保”守住美好生態。生態文明建設越深入就越能體會到,發展起來之后的問題不比發展時少、發展中的問題必須用發展的辦法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經濟發展方式問題,生態環境保護成敗歸根到底取決于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生態經濟體系的建設和支撐。實現產業生態化,必須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發展要求,利用先進生態技術,培育發展資源利用高、能耗排放少、生態效益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傳統產業,淘汰落后產能,促進綠色發展;實現生態產業化,必須按照產業發展規律推動生態資源開發與建設、提供生態產品和服務,推動生態要素向生產要素轉變、生態財富向物質財富轉變,促進生態與經濟良性循環發展。縱觀全國各地,生態文明建設的輻射效應正在顯現。有的地方圍繞生態破題,致力于發展現代農業,實現了“民富村強”;有的地方瞄準生態品牌,積極培育文旅產業,實施景區改造升級,潛力正在轉化成實力;有的地方善于生態布局,全力以赴重構生態經濟體系,發展多種形態經濟,以生態環保作為支撐的臨港經濟、工業文化遺產展示、生態功能區建設,呈現出特有魅力,生態子系統、經濟子系統、社會子系統三者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生態經濟的后發優勢愈加明顯,展示出強勁發展后勁。
把安全作為根本,通過建章立“制”謀長遠之策。經驗和教訓都表明,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堅持制度化驅動、機制化創新、長遠化謀劃,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一錘接著一錘敲,才能更好地聚力建設,造福人民群眾。實踐中,要善于把握關鍵環節。一是謀長遠,解決“為什么”的問題。堅持生態治理與地方經濟發展相結合,統籌做好生態搬遷、產業發展、就業安置等工作。二是定制度,解決“怎樣干”的問題。全面落實生態環保領域“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編制好相關規劃,明確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讓生態環保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進、落到實處。三是破瓶頸,解決“錢哪來”的問題。建立資金籌集機制,通過對上爭取、整合專項資金、與相鄰地區簽訂補償協議等多渠道、多形式籌集治理資金,客觀條件具備的地方還要積極爭取納入中央對地方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保障范圍。四是建隊伍,解決“干什么”的問題。整合公安、交通、海事等部門執法力量,成立聯合執法大隊,建立部門執法聯動機制,探索構建“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路長制+網格化”監督模式,創新生態警長、“專業法庭+巡回法庭+工作站”、“河長+湖長+林長+路長+檢察長”等工作機制,嚴厲打擊非法開礦采石、盜采河砂等破壞生態行為。
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我們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把長遠目標和階段目標統一起來,樹立世界眼光,胸懷“國之大者”。只有把歷史、現實、未來貫通起來,把中國和世界連接起來,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才能邁上新臺階,取得新成果。
(作者系中共山東省東平縣委書記)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