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24-01-12 08:57:01
原標題:“總想多做一些有益于油田生產實際的研發”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總想多做一些有益于油田生產實際的研發”
來源:科技日報
【留聲機】
◎本報記者 王延斌
通 訊 員 史忠華
元旦之后的濟南,寒風料峭。
在新年鐘聲尚未飄遠之時,一個讓所有石油人難以接受的沉痛消息傳來: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石油礦業機械專家、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原資深首席高級專家顧心懌,因病醫治無效,于1月2日在濟南逝世,享年87歲。
梳理顧心懌院士的履歷,對勝利油田之愛,對科研創新之戀,對人才培育之情,貫穿其一生的堅守與拼搏之中。
顧心懌19歲來到勝利油田,一頭扎入科研深海,一干就是一輩子;他非科班出身,卻喜歡琢磨研究,拿下一項項國家級大獎,成果被推廣到全球;他退而不休,“總有一種緊迫感,感覺時間不夠用,總想多做一些有益于油田生產實際的研發”,并將自己的“絕學”教給年輕人……
顧心懌院士的一生,一直在冒險,一直在挑戰,一直在奮斗。
他一生與石油機械打交道,發明了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在極淺海泥灘上“行走”的步行式鉆井平臺;研制出中國第一艘坐底式石油鉆井船;研制的第一臺液壓蓄能修井機分別獲中國、美國、加拿大專利;設計研制的世界上第一臺鏈條抽油機已在各國推廣;在知天命之年,他研制的石油裝備第三次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一個人,當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黨和國家的發展偉業時,任何困難都阻擋不了他前進的腳步。
當選院士后,記者曾發問:“您一生最大的愿望是什么?”顧心懌不假思索:“我希望作出更多貢獻,讓祖國更加繁榮昌盛?!?/p>
為了這句話,他奮斗了68年。
研發抽油機解決采油難
1937年1月,顧心懌出生在上海南市區的一條小里弄。盡管家境貧寒,父親還是咬牙硬撐著讓顧心懌讀完了初中。
新中國帶來了新機遇,顧心懌自主報考上海中華職業學校石油機械中專班。畢業后本可以留在北京工作,他卻說:“我學的是石油機械和石油專業俄語,北京雖然條件好,卻沒有油田,我還是去大西北吧?!?/p>
從此,一線石油勘探與開采成為顧心懌畢生的事業,他也樂此不疲。
從山東省東營市北二路往北拐到西二路上,11.94米高的華八井紀念碑矗立在藍天下。它被勝利人視為精神地標——華八井是華北地區第一口出油井、勝利油田的發現井。
這里也是顧心懌燃燒青春的地方。
1961年,華八井鉆探施工現場,顧心懌正為如何“取巖心”而困擾?!叭r心”就是在鉆井過程中使用特殊工具把地下巖石成塊地取到地面上來。通過對這種成塊巖石(即巖心)的觀察研究,工作人員可以摸清地下巖層的關鍵指標。
那個時代,老式的蘇制取心工具總出毛病,取不出巖心。在工人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議論中,顧心懌有了思路。他設計制作出了一種比原來巖心管斷面面積增加了4倍的新巖心管,并利用新巖心管成功取出了東營地區第一筒大直徑油砂巖心。正是這口井,讓華北地區第一次鉆出了石油。
這是顧心懌的第一項科技成果,也讓他第一次切身感受到科技的巨大力量。
在華八井紀念碑附近,一架典型的游梁式抽油機被圍欄保護起來,這是華八井的真身。游梁式抽油機,俗稱“磕頭機”。那個年代,“磕頭機”是油田的標志。但只有石油人才知道,傳統的“磕頭機”存在著效率低、能耗大、沖程和沖次調節不方便等缺點,于是顧心懌決定研制新型抽油機。那段時間,他腦子里除了抽油機還是抽油機。
蘋果砸到牛頓頭上帶來了靈感,采油現場工人師傅不經意的一句話提醒了顧心懌。這位師傅說,自己家鄉采水用到了解放式水車。顧心懌靈機一動:水車抽水的原理能否用在抽油機上?水車那樣的鏈條軌跡運動能不能帶動抽油桿?
十年磨一劍。
1973年,“鏈條式抽油機”在勝利油田問世。在當時的石油界,這是獨一無二的設計。美國《世界石油》雜志曾介紹:“看到這種中國工程師設計的抽油機感到很驚奇?!?/p>
顧心懌并不滿足。
2000年之后,耳順之年的他又發明了垂直的和傾斜的兩種齒條抽油機。
“我的每一次創造都不是憑空想象的,而是針對油田實際問題提出的具體解決方案?!鳖櫺膽f,即使到了85歲高齡,他還希望繼續做研發,“我總有一種緊迫感,感覺時間不夠用,總想多做一些有益于油田生產實際的研發……”
讓鉆井平臺“走”向海洋
從1956年投身石油事業開始算起,顧心懌已經在科研戰線堅守了68年。68年來,他付出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這種收獲和感悟,他更愿意與科研人員分享。
面對年輕的科研人員,手握三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的顧心懌往往會提到高端創新。在他看來,高端創新是推動我國石油裝備研發制造實現質的飛躍,使我國成為世界石油裝備強國的必經之路。
何為高端創新?顧心懌認為:一方面,高端,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家沒辦法不用你的產品”,這才是核心競爭力。既要提倡科學的嚴謹性,又要提倡在科學設想基礎上探索新事物;另一方面,高端創新不是一蹴而就,沒有經過刻苦努力、長期堅持,就想很快有大突破,這是急功近利的表現,其成果也經不起歷史檢驗。
20世紀70年代,勝利油田已將石油探井布到了渤海邊上,還打出了高產油井,“下海找油”成為當務之急。
由于沒有淺海石油鉆井設備,起初找油全靠人工挖泥筑堤打井。“成千上萬名工人在刺骨寒風中奮不顧身勞動的場景深深打動了我?!鳖櫺膽f。
要實現從陸地走向海洋的跨越,必須首先實現技術和裝備的突破,必須要有能夠在灘涂、淺海條件施工的鉆井平臺。重任又一次落到了顧心懌肩上。
經過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刻苦攻關,1978年,他和同事們終于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艘淺海坐底式鉆井船“勝利一號”。又經過多年攻關,1988年,他發明的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在極淺海泥灘上“走路”的步行式鉆井平臺“勝利二號”問世。
當這座“龐然大物”扭動著4000多噸的身軀,以10米一跨的步伐邁向海洋時,中國石油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來臨了。
立志做好一名工匠
“50多年來,盡管有很多機會到大城市和其他條件更好的地方去工作,也有很多單位高薪聘請,組織也曾安排我擔任較高的行政職務,我都謝絕了?!鳖櫺膽f。
顧心懌認為,人生的最大價值,就是在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勤奮勞動、誠實勞動、創新勞動;要珍惜自己得到的、能充分發揮自己作用的崗位。
顧心懌的同事說:“他身上所體現出的崇高品德、優秀品質、人格魅力和優良作風,為我們所有人樹立了標桿。”
2018年,顧心懌又一次來到自己的母校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原中華職業學校)。此行,他有了青年輔導員的新身份。一直以來,他都將培養年輕人作為自己的使命。
原本母校向他提出建立院士工作站的請求,顧心懌謝絕了。因為他已正式退休,辭去了所有職務,不再承接新的項目,堅決不在高校成立院士工作站。但顧心懌愿意?;啬感?,給年輕教師和學生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做一名青年輔導員。
顧心懌的真實還在于其毫無保留的坦率。
比如,無論是哪種場合,他都毫不避諱自己的??茖W歷。他說:“中華職業學校的創始人黃炎培先生所倡導的‘手腦并用、雙手萬能’的理念和‘敬業樂群’的精神,讓我終身受益,我就是要做好一名工匠?!?/p>
顧心懌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立足油田,用知識報效祖國,用創新推動事業,用奉獻體現價值,用無悔書寫人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