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4-01-12 11:27:01
原標題:深度研發縣域小學數學研修課程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深度研發縣域小學數學研修課程
來源:中國教育報
“基于課程標準的區域教學改進體系”成果推廣應用工作開展以來,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教學研究室發揮國家優秀教學成果對教育教學工作的引領和改進作用,積極學習借鑒海淀成果“5+M+N”研修課程理念、方法,突出成果推廣實效,立足解決沂源縣教師在教學中面臨的實際問題,以建立本土化的教研課程、推動教研活動轉型升級為著力點,積極開展“五三一體”小學數學教師研修課程的探索與實踐。
價值導向,確立基于課程開發的基本原則
一是問題真實化原則,通過設計調研工具、實施調研、數據分析、形成結論,最終提煉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要能真實反映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存在的現實性、真實性、普遍性問題,為培訓課程的研發實踐導航;二是范式多樣化原則,教研活動組織應堅持多樣化原則,做到內容豐富精準、形式靈活,重視教研方式創新優化,促進教研深度開展;三是多維一體化原則,以探索實施課題、課程、課堂一體化,科研、教研、研修一體化,實施多維多元研修課程,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促進教研成果轉化為教師具體教學行為。
總體謀劃,構建基于問題導向的課程目標
探索基于問題導向的小學數學教研活動課程化實施路徑:圍繞課標落實、課程改革、學科教學、教師素養提升等關鍵問題,以“問題調研—目標定位—理論學習—課例研磨—成果展示—實踐反思—提煉評價”的基本路徑設計研修課程,保證課程的可行性與實效性,滿足教師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發展需求。
研發系列小學數學教師研修課:以“5+M+N”研修課程為藍本,“5”指必修課程研修5次,“M”指必選課程研修M次,“N”指自主選修N次,每次4個學時。堅持研修、實踐、評價一體化,力求把課程做精、做深、做實,在共籌、共享、共研中形成教育教學合力,有效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落實課標理念:以課程標準為統領,聚焦核心素養,以結構化單元統整教學為突破口,扎實落實“學—教—評”一體化課堂建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區域學科教學質量和學科整體育人品質的高位發展。
廣泛調研,開發基于問題解決的課程內容
主題式教研:調研發現,當前,在一線教師的教學中,還存在著對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大單元教學、單元統整教學觀念學習研究不深入、認識模糊、整合策略缺乏等問題,基于此,沂源縣以小學數學“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兩大領域內容為全員研修重點,構建了兩類主題式研修課程,一是結構化單元統整教學教研課程,二是“學—教—評”一致性教研課程。
課題式教研:以立項各級研究課題為抓手,帶領指導研究團隊開展問題調研、理論學習、課例研磨、成果展示、成果推廣等活動,以“研”促“訓”。
體驗式教研:是指教師在真實的場景或場域中參與具體教育教學活動,身臨其境、換位思考,深入各個細節,切身體會,加深理解。沂源縣設計了重返課堂體驗學習教研課程,幫助青年教師在體驗中發現自身優勢和存在的短板,促進教師自我反思、主動學習,提高教學能力、駕馭教材的能力和組織管理課堂的能力。
多措并舉,探索促進課程落地的實施路徑
一是主題式教研實施路徑。課標進階培訓:立足學科前沿知識,旨在拓寬教師的視野,在對新課標進行全員、全方位學習培訓基礎上,聚焦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領域組織課標學習進階培訓。課堂專題研討:通過打磨經典課例、組織觀課評課、專題講座、互動交流、成果分享等方式展開,以聽課直觀感受、課例解讀、互動交流、提交學習體會等方式,助力教師進一步明晰新課標要求下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領域的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及單元教學整合策略,在模仿借鑒中,優化教學設計,改進教學策略。“學教評”研修:一是開展“學—教—評”一致性實踐研究,圍繞目標、內容、實施、評價四要素,編制基于課程標準背景的課程綱要;二是開展核心素養導向的“學—教—評”一致性大單元作業設計,通過遴選、優化、整合、提煉出單元作業設計體系,組織教師學習作業編制路徑、方法,開展優秀作業評比,建立作業資源庫,全縣共享。
二是課題式教研實施路徑。打造“課題+”的研究平臺,以課題式教研建設骨干團隊,引領骨干教師成長。課題立項后,縣教研室定期開展課題培訓活動,同時,將每所學校的數學在研課題列為單獨指導項目,通過聽課評課、座談了解、查閱課題實驗材料、組織反饋交流等形式,開展實地、多輪次的課題研究指導。通過教研指導,把教師的課題研究與學科教學緊密融合,強化把課題研究的過程轉化為改進教學過程的意識,積極轉化課題成果,為提高教學效益助力。在課題實施的過程中,教研室及時發現并遴選優秀課題組、優秀研究成果,在縣級同步教研、網絡教研等活動中,進行成果展示、分享。
三是體驗式教研實施路徑。開展入職五年內青年教師學科培訓,采用“專題培訓+模擬訓練”形式。專題培訓內容包含新課標背景下如何備課、上課、輔導等教學基本規范的示范講解與新課標內容解讀等;模擬訓練包含說課、演課、評課、模擬課堂教學等。開展浸潤式跟崗實踐培訓,通過前期調研,梳理分析青年教師現狀,實施“骨干+”“師徒結對”策略,開展青年教師浸潤式跟崗實踐培訓。跟崗實踐主要形式是“觀摩課堂+上移植課+讀書沙龍+成長論壇”等。開展“重返課堂”體驗式培訓,組織開展青年教師“重返課堂”體驗學習培訓,讓參訓教師以學生角色重返課堂,體驗課堂學習中教學環節設置、教學策略運用等設計的目的及價值,學會換位思考,對照反思,改進教學。重返課堂使教師學會“彎下身子”“沉下心來”,去感受、理解先進的教學理念,體驗教學方法,獲得一些課堂教學管理的技能,教學有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參照。
注重過程,夯實基于目標達成的課程評價
依據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次數、參與教學實踐提出的合理化建議與交流展示的質量等分類設計主題式、課題式、體驗式三類教研課程的評價體系與評價表。每次活動后,參訓學員均要填寫學習評價表。
(周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