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4-01-13 13:06:01
原標題:多方“開源”加強都市農業建設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多方“開源”加強都市農業建設
來源:農民日報
隨著人口密度的上升和要素流動速度的加快,要求大都市建立與之匹配的農業和食品應急供給系統,都市農業在保障食物安全中的作用日益凸顯。都市農業發展需要市民的深度參與,也需要全社會共建。都市農業的建設要以“開源”的指導思想展開,廣泛調動一切可用的勞動力、生產空間和要素。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推動。
加強都市農業科普宣傳,全面增強市民參與意識。要通過廣泛宣傳使社會各方主動參與到都市農業的建設中來。一是推動都市農業教育走進課堂,設置相關公共課程,用寓教于樂的形式使市民家庭深度參與都市農業生產勞動;二是組織相關科研人員就都市農業開展科普宣傳,加強技術指導,建立專家定期互動及指導制度;三是大力宣傳推廣都市農夫、垂直農業、陽臺農業、農業微景觀、蔬菜盆景等概念及生產方式,形成家家參與的良好局面;四是建立都市農業參與的公益積分制度。對參與都市農業建設的個人按勞動時間、貢獻大小等標準給予積分,定期換取農產品或者游覽門票。同時可以將都市農業勞動積分與城市可降解廢物回收積分結合使用,用市民公益勞動換取綠色行為獎勵。
發展創意型都市農業模式,強化都市農業多功能性。都市農業要保持長久的活力以及持久的吸引力,就需要不斷在內容和科技上創新。具體而言,在都市農業種植的品種選擇上,應首選觀賞價值較高的蔬果類等植物,并將其設置在小區、公園或街頭綠地。發展創意農業,科技是基礎,內容是活水之源,一方面可打造相關農業科技園區和產業園區,并開展科普宣傳和體驗游學等活動內容。另一方面可將都市農業與一些文化符號結合進行內容創新,可以考慮與傳統文化結合,如自然農業文化、農業古籍和神話故事等。同時也可以結合時下流行的影視文化、時尚元素打造相關主題的文化公園。
做好主導產業選擇工作,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大都市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成本較高,在產業和地域的選擇上應實事求是,把握經濟性、生態性以及前瞻性的原則,加強食品供給總量和動態儲存能力。建議可以先在大城市周邊的小城市、城鎮嘗試發展預制菜、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電商等行業。同時,大城市和周邊城鎮政府應給予一定的生產補貼,保障重要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如食品冷鏈、農業產業園、食材倉庫等,逐步構建城鄉業態互融發展的新格局。
加速數字化賦能進程,提升都市農業運行效率。大都市及其周邊地區距離終端市場近,是發展智慧農業的理想試驗田。推動都市農業全面數字化賦能,一是可以通過生產端的精準化、智能化、無人化生產,顯著提升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減少勞動力的使用以及化肥農藥的投入,確保優質高效綠色目標的實現。二是可以通過銷售、流通環節的數字化減少不必要的環節和運輸損耗,從而保證生鮮農產品的新鮮度和運輸時效。三是可以通過各類數字化信息平臺,使都市農業各生產主體更方便地獲取生產、銷售和宣傳方面的信息,從而提升都市農業信息傳播效率。此外,還可以通過農產品一體化智能溯源及監管系統對都市農業的生產過程進行監測和管控,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作者王希龍單位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作者白夜、曹長明單位系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農業農村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