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軍報
2024-01-15 08:50:01
原標題:不要在榮譽的源泉邊孤芳自賞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不要在榮譽的源泉邊孤芳自賞
來源:解放軍報
季羨林先生生前有個聲明:辭去“國學大師”,辭去“學界泰斗”,辭去“國寶”。他說:“三頂桂冠一摘,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
“大師”“泰斗”“國寶”,這是多么耀眼的頭銜!多少人心心念念、求之不得。然而,季羨林先生卻視之如浮云。
有心雄泰華,無意巧玲瓏。追求榮譽,乃人之常情,關鍵要有一顆正確對待榮譽的心。阿拉伯有句諺語:不要在榮譽的源泉邊孤芳自賞。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像季羨林先生這樣清醒、徹悟和淡泊。
有人對4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獲獎后的科研成果作了調查研究,發現僅有13位獲獎者保持了獲獎前的水平。反差最大的是被譽為“原子彈之父”的科學家奧本海默,在功成名就之后,熱衷于接受各種名譽,指派秘書每天用幾個小時時間搜集報刊上有關他的報道和照片,幾個櫥柜里裝滿了各種獎狀、賀電。最終,他被榮譽所陶醉,陷入了愛慕虛榮的泥淖,離科學研究越來越遠。
榮譽只代表過去,不代表現在和將來。如果迷戀于過去的榮譽,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不僅會使榮譽蒙上灰塵,還可能會失去再次創造佳績的機會。
肖玉璧曾是名戰功赫赫的紅軍老戰士,身上留下戰傷90多處,獲得的榮譽更是不少。毛澤東同志在中央醫院看到病得皮包骨的肖玉璧時,心情十分沉重,當場把中央特批給自己每天半斤的牛奶送給他。但是,肖玉璧出院到地方任職后,處處以功臣自居,以權謀私、貪污受賄,最后變成黨和人民的罪人。
古人云:“榮利造化,特以戲人,一毫著意,便屬桎梏。”然而,現實生活中,總有個別人不能正確對待榮譽:有的為了所謂的榮譽不擇手段、上下奔走;有的因為得不到榮譽而怨天尤人、一蹶不振;還有的因為榮譽而驕傲自滿、止步不前,就像翅膀被系上黃金的鳥兒,再也無法飛上天空。
“名不可簡而成也,譽不可巧而立也。”“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張富清,曾在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立下卓著戰功。然而,退役轉業后,他刻意塵封功績,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即便光輝的經歷被發現后,他也一直拒絕接受采訪。直到有人提醒,講出來是為了教育更多的人,也是對黨和國家事業更大的貢獻,他才接受。
榮譽是軍人的第二生命。朱德同志曾說:“部隊中人人精神振奮,你也想立功,我也想立功,這樣就會打勝仗。”我軍是一支具有強烈榮譽感的軍隊,崇尚榮譽是革命軍人高尚境界的鮮明標志。從某種意義上說,崇尚榮譽就是崇尚英雄、崇尚崇高、崇尚勝利。官兵血管里流淌著崇尚榮譽的血液,就會為榮譽而頑強戰斗;官兵心田里播下了崇尚榮譽的種子,就會為榮譽而英勇獻身。實踐證明,只有崇尚榮譽的軍隊,才能成為戰無不勝的軍隊;只有崇尚榮譽的軍人,才能成為不辱使命的軍人。
在濟南戰役中,聶鳳智率領的九縱沒“搶”著攻打濟南城的主攻任務,向來爭強好勝的九縱官兵一下子蔫了。然而聶鳳智抓住了官兵敢挑重擔、勇于勝利、崇尚榮譽的心理,在下達作戰命令時,大筆一揮,把“助”改成了“主”字,并告訴大家:“沒錯!不是佯攻,是真攻,而不是假攻,主攻也罷、助攻也罷,關鍵都要攻。”戰斗打響后,團長、連長高喊:“主攻部隊哪里能落后兄弟縱隊?!”戰士們一聽這話就鉚足勁兒猛打猛沖,弄得國民黨守將王耀武在城中來回奔命,直到做了俘虜也沒有搞清哪邊是主攻。
崇尚榮譽,更重要的是創造新的榮譽。真正的榮譽不是等來的,也不是評比時爭來的,而是靠奮力拼搏、腳踏實地干出來的。“我不能說我不珍重這些榮譽,并且我承認它很有價值,不過我卻從來不曾為追求這些榮譽而工作。”對每名官兵來說,榮譽應該是奮斗后的瓜熟蒂落,而不應該是奮斗的根本目標。如果一個人把榮譽作為奮斗的動力,那么他的追求就十分有限,前行的腳步就會被虛名浮利所累,也不可能收獲真正的榮譽。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每名官兵應提振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創造新業績,奮進新征程,努力在新年度贏得新的更大榮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