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8日訊 1月18日出版的《新華每日電訊》第6版,以“山東海陽:航天產業集群正崛起”為題,聚焦海陽打造商業航天海上發射母港,培育國內首個集海上發射、星箭產研、衛星應用、配套集成、航天文旅為一體的百億級商業航天高科技產業集群。
以下為報道全文:
山東海陽:航天產業集群正崛起
據新華社濟南電(記者張武岳 邵琨 宋晨)2024年1月11日,山東煙臺市海陽市附近海域,透過薄霧,海上發射船上的火箭吸引著前來觀看本次發射的人們。13時30分,伴隨著人們的歡呼,火箭從海上升起。觀禮的人們紛紛掏出手機,記錄這一珍貴的時刻。
當天,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引力一號遙一商業運載火箭,將3顆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飛行試驗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引力一號運載火箭首飛即采用難度較高的海上發射,刷新了全球運力最大固體運載火箭、我國運力最大民營商業運載火箭紀錄。
自2019年我國首次火箭海上發射在海陽取得成功以來,截至目前,東方航天港已成功組織保障海上發射任務9次,累計發射衛星48顆,初步具備常態化海上發射能力。海陽正在建設商業航天海上發射母港,培育國內首個集海上發射、星箭產研、衛星應用、配套集成、航天文旅為一體的百億級商業航天高科技產業集群。
“我們全力打造火箭技術準備、星箭對接、碼頭合練、遠控測發、測控通信、出海轉運全鏈條功能模塊,形成‘前港后廠、北固南液、系統集成、出廠即發射’的能力布局。”海陽市委書記劉海彬說。
打造我國海上發射能力的同時,當地航天文旅產業也迅速發展。“帶著孩子參觀航天科普教育基地,仿佛置身于廣袤星空中,讓孩子在體驗中了解我國航天領域的知識,大大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市民劉海寧說。
據東方航天港集團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總經理章義釗介紹,航天科普教育基地主場館占地約2萬平米,其中室內游覽面積約1萬平米,總投資4.5億元,總計7層,涵蓋六大展區、60余項高科技展項。游客可在室外觀看真實火箭發射船,體驗火箭出海前流程,走進火箭總裝廠房,近距離觀察火箭組裝。
“我們設計了多媒體交互、沉浸式游樂及創客式教學等多種互動體驗形式,并且引入智能控制系統統籌管理。除傳統航天科普內容外,這里還兼有海上發射特色的體驗項目及科普課程。”章義釗說。
“東方航天港建設之初,我們就規劃了‘一港三區’的空間布局,航天科普教育基地項目正好是位于‘一港’的技術服務港內。”海陽市航空航天產業服務中心主任徐文說,此項目既可在火箭發射期間提供測發指揮、飛行控制、通信保障等全方位服務保障,又能在非發射期間向公眾開放,帶來沉浸式游覽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