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公安報
2024-01-18 08:52:01
原標題:尼龍繩“說話”,破了26年前命案
來源:人民公安報
原標題:尼龍繩“說話”,破了26年前命案
來源:人民公安報
□本報記者 李嘉慶 通訊員 張秋陽
26年前,一家三口遇害,現場僅遺留一根尼龍繩。26年來,公安機關一直沒有放棄案件偵破。近期,山東省濟南市公安局刑警支隊聯合萊蕪分局,運用多種現代警務科技手段,讓尼龍繩開口“說話”,成功破獲這起命案積案。
一根繩子是僅存的有效證據
1997年11月29日晚,原萊蕪市某村發生一起入室搶劫殺人案,受害人一家三口遇害,家中用于經營的現金等被洗劫一空。
案發現場勘查結果顯示:嫌疑人從受害人家的儲藏間破窗而入,直奔受害人臥室,使用鈍器將尚在睡夢中的受害人殺害,將家中現金等洗劫一空后逃離。
即使是儲藏間的窗戶也安裝有鐵窗欞,為何嫌疑人破窗而入卻沒有引起受害人的注意?原來,嫌疑人為掩人耳目,提前準備好粗尼龍繩和木棍,把繩子綁在兩條鐵窗欞中間,再用棍子旋轉繩子使鐵窗欞彎曲,在幾乎不發出聲音的情況下進入室內作案。
由于作案兇器被嫌疑人帶離現場,所以現場留下的有價值證據只剩下那條用于撐開鐵窗欞的粗尼龍繩,受限于當時的檢驗技術,對于繩子的檢驗僅限于可以驗明繩子的材質以及混凝土附著物,其他和嫌疑人自身有關的信息根本無從知曉。在經過大量走訪調查無果后,案件的偵查工作一時陷入停滯,那條粗尼龍繩也作為唯一的證據被封存。
尼龍繩被分成2萬份進行檢驗
時光流轉,這起案件一直縈繞在辦案民警的心頭,他們有的雖已青絲變白發,卻始終不曾放下破案的執念。
2021年,濟南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對全市命案積案進行進一步排查,認為這起20多年前的命案積案相關檢材仍具有很高的檢驗價值。民警決定再對檢材進行全面提取,利用最新的檢驗技術再試一次。
這根粗尼龍繩被分成了近2000份小繩段,每段小繩再分成10余份單根棉線,逐個進行檢驗。兩年時間,700多次檢驗,刑警支隊物證鑒定處的民警從未放棄。
2023年3月,好消息傳來,其中4份檢材的檢驗結果都指向了同一個線索,案件的偵查工作終于迎來巨大突破。刑警支隊與萊蕪分局民警成立聯合工作組,辦案民警與檢驗技術民警立即奔赴萊蕪、泰安等地進行線索核查,經過8個月的大量走訪調查,終于確定了泰安市的張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民警迅速制定抓捕方案,于11月14日在泰安市某地將張某抓獲歸案。
鐵證面前嫌疑人放棄抵抗
犯罪嫌疑人雖已到案,但辦案民警的壓力并沒有減少,雖然掌握著充分的檢驗證據,但如何讓嫌疑人主動開口承認自己曾經殺人,仍是擺在審訊民警面前的一道難題。
辦案民警從側面了解到,張某年輕時經濟來源并不穩定,然而他卻極度要面子,十分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上世紀90年代,他曾經借錢給家里蓋了瓦房,直到1998年春節前突然還了債主近一萬元的借款,此后就很少出現在村里,借錢蓋起來的瓦房也幾近荒廢。
民警分析認為,張某當年突然還錢的舉動一定可以成為撬動他的心理支點,并且張某對“錢”的認知和概念一定非同尋常。于是,民警在審訊中更多從他的經濟情況入手,此外張某近年來一直有購買彩票的習慣,就在審訊過程中有意無意地聊起彩票。不料,這一話題果然觸動了張某的神經。民警趁機提出可以幫助張某購買彩票,以圓他“有錢就有面子”的夢想,并借此繼續加大對張某的心理攻勢,勸其放下戒備。
第二天一早,張某如實交代了當年作案的全部過程,一樁塵封26年的命案終于告破。
一時動邪念走上不歸路
年輕時的張某在農村務農,農閑時經常販些蔬菜水果到鄰近的萊蕪某市場售賣。但因為開銷較大,這些收入加起來也難以滿足張某的消費需求,于是他開始溜門撬鎖,干一些偷雞摸狗的勾當,曾因盜竊被公安機關打擊處理過。
1997年底,已過不惑之年的張某眼看通過正常收入還不上蓋房的借款,于是選擇鋌而走險搶劫殺人。在被問及為何選擇受害人那一家時,張某坦言自己曾經到受害人所在的市場賣過蔬菜和水果,對市場的分布很熟悉,對哪家商戶家里有錢也比較了解,最終選擇了這一家離市場中心區域最遠,平時居住在自己店鋪且現金量比較大的受害人家中作案。
作案后,張某開始了四處躲藏的生活,很少回村里居住,當年借錢蓋的瓦房也幾近荒廢,院落里長滿一人多高的雜草。目前,犯罪嫌疑人張某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