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4-01-18 08:53:01
原標題:甜高粱為鹽堿地農業蹚新路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甜高粱為鹽堿地農業蹚新路
來源:經濟日報
位于黃河入海口的山東省東營市有340萬畝鹽堿地。為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文章,東營市義和鎮聯合科研單位和龍頭企業,發掘利用甜高粱改造鹽堿地這一優勢,并在種植過程中開拓相關產業鏈。目前,已初步形成甜高粱改造鹽堿地、替代飼料進口、食品工業糖漿制造等多環節產業鏈條。
我國有大約15億畝鹽堿地,其中至少有5億畝具有綜合開發的潛力。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對端牢中國飯碗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經過科學育種、反復試驗、產業布局等努力,甜高粱全產業鏈正加快構建。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國家非糧生物質原料研發中心副主任謝光輝介紹,在當前飼料糧壓力大、飼料短缺的背景下,甜高粱在鹽堿和干旱地等邊際性土地上,畝產干物質可達全株青貯玉米的2至3倍。多項研究表明,甜高粱是多用途新型作物,因而在國際上備受關注。
從糧食安全大格局來看,2023年我國進口糧食有所增長。究其原因,主要是國民對農產品的消費持續上漲,而國內耕地面積較少,尤其是飼料、糖料和生物乙醇等相關作物本土產能不足,對外依存度較高。從這一層面來看,甜高粱綜合產業的青貯飼料、糖類產品和生物乙醇等核心產品能夠有效實現進口替代。
2023年3月,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和《國家科學評論》發表了一項中國科學家帶來的重大突破。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謝旗團隊與中國農業大學團隊、華中農業大學團隊聯合10家科研單位,以耐鹽堿作物高粱為材料,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主效控堿基因AT1及其作用機制。大田實驗證明,相關育種技術可顯著提升高粱等作物在鹽堿地上的產量,在改良鹽堿地綜合利用中具有重大前景。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唐三元是謝旗團隊成員。他告訴記者,甜高粱已逐漸成為一種新興的糖料、飼料和能源作物。大力提倡甜高粱的生產與開發,是我國走出能源困境的必由之路。截至目前,團隊共培育了9個甜高粱國家登記品種,另外還有甜高粱及粒用高粱品系正在審定之中。
義和鎮積極促進研究機構、農業企業和農戶間的深度合作,在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等單位專家教授的支持下,由北京泰華集團具體開展甜高粱種植及產業中試,在當地成功落地了甜高粱產業的三項核心產品和一項關鍵技術,大體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是培育出可糧、可飼、可能的甜高粱優勢品種。在甜高粱產業發展之初,發現甜高粱種子市場存在質量參差不齊的情況。針對此,依托專業化育種團隊,開展校企科研合作,成功開發出高糖高產、抗倒伏抗逆性強的甜高粱品種并實現規模制種。
第二步是利用甜高粱的高糖特點為其他粗飼料原料創造混貯發酵條件,為大型牛羊養殖基地提供規模化的優質青貯飼料。在東營當地的試驗中發現,牛羊對該類飼料尤為喜愛,可有效替代現有的飼料。
第三步是利用甜高粱特有的高糖特點提取汁液生產植物糖漿及生物質產品。政府、合作高校及企業圍繞甜高粱純植物食品級糖漿、工業級糖漿兩個重點方向探索形成了糖平臺產品并制定相應工藝方案、研發重點設備。
在投產和中試過程中,相關團隊發現國內現有的機械設備無法從根本上支撐產業的規模化發展;而美國等雖有可借鑒的配套機械設備,但因其甜高粱糖漿是高端小眾產品,相應的配套機械效能不高,無法適用國內規模化生產。目前,相關團隊正在重點研發甜高粱走向規模化生產的專用配套機械設備。
謝光輝表示,整體來看,甜高粱綜合產業是適合農村發展的小產品、大產業、長鏈條產業,這在東營的前期試驗和探索中已得到初步印證。隨著種質資源、專用機械裝備等一系列問題的有效解決,未來甜高粱綜合產業將面臨廣闊的發展空間,不僅能夠有效實現進口替代,改善國人飲食營養結構,還能搶占全球糖市和生物乙醇市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