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4-01-18 08:53:01
原標題:以“行動力度”暖“民生溫度”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原標題:以“行動力度”暖“民生溫度”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主題教育在基層】
以“行動力度”暖“民生溫度”
——山東棗莊山亭區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破解山區“吃水難”
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 李志臣 光明日報通訊員 孫海鋒
“以前光白天有水,晚上沒水,夏天洗澡很不方便。現在全天都有水,水量還很充足。”近日,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潤澤水廠投入使用。看著水龍頭里嘩啦啦流淌的自來水,山亭區桑村鎮張寶莊村村民許培愛欣喜不已。
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潤澤水廠的工人在泵房巡查。李宗憲攝/光明圖片
解決群眾吃水難題,是山亭區以務實行動推動主題教育見實效,促進“民生清單”落實落地的生動實踐。
地處棗莊市東北部的山亭區,山地丘陵面積占總面積的88.6%,東西高差達370米。1983年建區時,全區有15萬人缺水吃,在有的缺水村,村民要翻山越嶺到10公里外的地方取水。當地曾流傳著“滴水貴如油,年年為水愁。要想有水喝,除非龍抬頭”的歌謠。20世紀末,各村初步解決了吃水難,但多為單村供水,規模小、水量低、時長短,水質難以保障。截至2022年底,全區規模化供水覆蓋率僅有2.49%,比全市平均水平低59個百分點。
張寶莊村村民張貴明回憶說,以前各村都打深井,水雖然通了,但每天放水時間短,還不時斷水。放水時,大家得把所有的水桶裝滿備用。
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桑村鎮任莊村村民用上了清潔自來水。李宗憲攝/光明圖片
為了打通供水“最后一公里”,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山亭區以調查研究為抓手,歷時三個多月對全區水源布局情況、各鎮村吃水情況開展調研,摸清實情、找準癥結。
“全市91個未實現規模化供水的村中,山亭有80個。我們下決心解決多年來群眾愁盼問題,將其作為‘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的重要內容,單位三分之一的同志按照項目分工每天到工地一線辦公。”山亭區城鄉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朱道峰說。
規劃之初,為確保方案科學合理,山亭區邀請省市水科院專家把脈問診,集合了一大批和水打交道多年的“老水利”“土專家”參與規劃論證,最終確定了“2+6+N”的城鄉供水一體化思路,即依托巖馬水庫地表水,建設4萬噸潤澤水廠和2萬噸兆泉水廠,布局6個調節站,謀劃30個高位水池,原水就地處理、凈水細管輸出、中途科學摻混、用好高位水池,區級公司全面運維、智慧管理降低漏損,形成“大廠小站、高池細管”的模式。
在山亭區西部的桑村鎮,低壓區涉及村用水原來采用機井輸送至水塔,再由水塔高程自壓供水,壓力不能調試。
“為讓群眾喝上放心水、安全水,我們緊緊抓住農村供水保障工程的機遇,鎮里成立工作專班,實施了低壓區工程建設,鋪設了主管網,安裝了各村入村閘閥,建設了控制室,僅用1個多月的時間,全面完成了老舊管網改造。”桑村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劉廣偉說。
2023年11月26日,位于山亭城區西部的潤澤水廠一期建設完工并進入試運行,服務城區西部、南部373個自然村及城區共28萬人的供水。項目既充分滿足山亭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用水需求,保障城鄉群眾飲水安全,又有效減少地下水開采,對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巖馬水庫地表水進入水廠泵房后,經過混合絮凝池、泥渣活化池、臭氧接觸池等7道工序,實現全面消毒、沉淀、過濾,通過智能終端系統進行終端自控和水質在線監測,確保出水干凈、安全、衛生。”潤澤水廠項目負責人劉昌明說。
該工程預計總投資12.8億元,于2024年年底前交付使用,同時還將鋪設管網2200公里。“待兆泉水廠建成后,全區農村規模化供水覆蓋率將達到97%。”據山亭區水資源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張振介紹,項目建成后,供水時長將由每天6小時提升至24小時,完全滿足全區所有用水戶的用水需求,實現城鄉居民同源、同網、同質、同服務、同監管,解決農村居民飲水問題。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棗莊市山亭區將回應群眾關切作為“標尺”,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積極開展“雙報到”和黨員志愿服務活動6770余人次,幫助解決問題1292個。依托全區“棗解決·棗滿意”平臺,對各類訴求“扎口受理、閉環辦結”,辦結率達96%。同時,持續加大民生投入,落實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用情用力辦好年度民生實事。農村清潔取暖改造、抱犢路升級改造工程等42項民生實事已全部完成。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18日 05版)
[ 責編:張璐琢 ]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