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2024-01-19 09:31:01
原標題:免費送洗衣粉背后是盜取個人信息
來源:法治日報
原標題:免費送洗衣粉背后是盜取個人信息
來源:法治日報
□ 本報記者 李娜
□ 本報通訊員 楊陽
從一條手機驗證碼換一袋“免費洗衣粉”查起,查出背后的地推式“吸粉引流”團伙。隨后,順線深挖,將一個隱藏在背后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團伙全部抓獲。
近日,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公安局全鏈條打掉了一個利用免費小禮品騙取老年人個人信息進行倒賣牟利的不法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12名,查扣涉案手機223部,電腦主機7臺,相關設備6臺,涉案金額300余萬元。
以免費禮品騙取信任
2023年8月,莒南縣公安局在對日常電信網絡詐騙推送線索進行核查時發現,有不法團伙人員竄至大店鎮非法收集農村老年群眾手機號等個人信息,并利用其個人信息惡意注冊網絡賬號進行販賣,受害老年人眾多,已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
經初步調查民警獲悉,張某某等團伙7人于2023年8月初結伙出現在大店鎮多個社區村居,他們冒充某網購平臺工作人員,聲稱為平臺做線下宣傳推廣,只需要老年人用自己的手機收發一條短信證明自己確實參與了活動,便可以免費領取一袋新品洗衣粉。
在騙取老年人信任后,他們當場將被騙老年人的手機號發送到團伙聊天群內,由團伙工作室負責接收手機號碼的郭某某將被騙的老年人手機號迅速注冊當前使用率較高的網絡平臺賬號,待被騙老年人的手機接收到平臺驗證碼后,張某某等人再將驗證碼迅速發給負責接收操盤賬號的郭某某。
通過初步研判與走訪調查,莒南警方很快鎖定一個長期流竄于臨沂市區及周邊縣區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不法團伙。
形成“一條龍”犯罪鏈
“實際上,犯罪嫌疑人哄騙老年人所說的活動反饋短信,就是他們使用被騙老年人手機號碼注冊網絡平臺賬號的驗證碼。收到驗證碼后,在工作室負責操控匯總的犯罪嫌疑人郭某某就會將新注冊的網絡賬號在其工作室的手機上進行登錄,保持8天以上賬號活躍狀態,然后轉賣給上線非法牟利。”莒南縣公安局大店派出所所長崔海波介紹,被騙的這些老年人用的基本都是老式按鍵手機,手機使用率低、警惕性弱,軟件注冊成功率高。
莒南警方通過深查細挖案件線索,確定這是典型的地推式“吸粉引流”團伙。據了解,掃碼領禮品活動的“工作人員”被稱為“地推人員”,他們往往會在人流密集的場所流動或擺攤設點進行所謂的活動推廣,哄騙受害群眾用手機發送驗證碼注冊賬號來實現最終的“引流”目標。
莒南縣公安局網安大隊通過進一步工作,及時鎖定了以張某某、郭某某、薛某某為骨干成員的團伙,他們組建以“地推人員”為主的團隊,帶領“地推人員”竄至臨沂市蘭山區、河東區、羅莊區、莒南縣、沂南縣等縣區40余個村莊、社區開展“地推拉新”業務。通過騙取受害老年人信息注冊各類軟件賬號后進行非法販賣,這些賬號很快會流入網絡黑灰產市場被犯罪分子利用。
結合數據研判和摸排調查的情況,莒南警方于2023年8月9日晚赴臨沂市蘭山區,在團伙工作室內將郭某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成功抓獲。
“有些老年人不懂手機操作,他們急著領洗衣粉圖省事,會直接把手機交給我們進行操作。完成后我們會迅速將手機上的短信刪掉,銷毀證據。”落網后,郭某某對其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并如實交代了同案嫌疑人以及上線正在從事違法犯罪的活動線索。
據郭某某交代,該團伙在成功注冊各類網絡平臺賬號后,會將每個賬號以120元至160元不等的價格販賣給上線。警方在偵查中發現,這一團伙分工嚴密,各個環節環環相扣,形成了“一條龍”犯罪鏈條。
一臺臺老年人手機、一條條手機號碼和驗證碼,公民的個人信息就這樣進入了“黑市”,再被層層買賣、使用獲利,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一張非常龐大的犯罪網絡。
莒南縣公安局黨委委員、網安大隊大隊長高松山介紹:“‘地推拉新’屬于詐騙及網絡黑灰產的前端,產業利益鏈條突出。不法分子主要利用網絡犯罪,且逐漸組織化、專業化,涉案人員地域分布廣泛,作案時分工明確,易形成上游公民個人信息收集、中游代理商倒賣、下游犯罪非法使用的黑色產業鏈。”
深挖實現全鏈條打擊
為實現對該案的全鏈條打擊,莒南縣公安局抽調網安大隊、大店派出所等單位精干力量成立專案組對此案深度經營。
此案隱蔽性強、犯罪鏈條長、犯罪空間跨度大,專案民警始終強化信息搜集研判,注重線上線下同步研判,偵查取證同步開展。一方面從郭某某等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入手,沿犯罪產業鏈向上游犯罪溯源,逐步打開工作局面。另一方面對數據信息進行分析研判,鎖定重點職業人員,逐漸查清了該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團伙的組織架構、層級關系及活動范圍,一個以劉某某為首橫跨全國多省市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團伙浮出水面。
在掌握團伙犯罪事實及成員構架后,2023年8月份以來,通過深挖擴線,專案組先后赴山東濟寧、江蘇淮安、山東臨沂羅莊等地進行抓捕收網,抓獲多名團伙違法犯罪嫌疑人。同年12月1日,專案組趕赴臨沂市沂水縣將負責批量“接碼收號”的團伙主要成員劉某安抓獲。
“隨著社會信息化進程的高速發展,傳統犯罪加快向互聯網蔓延,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網絡犯罪已經實現全鏈條產業化,上下游的各個環節均有專業黑灰產人員提供服務。”高松山說,個人信息泄露以后危害很大,犯罪嫌疑人會利用泄露的公民個人信息注冊的賬號從事電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
經查,劉某安等人使用非法手段獲取公民個人信息6萬多條,非法獲利300多萬元。目前,該團伙12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據了解,“凈網2023”專項行動以來,莒南縣公安局始終緊盯網絡黑產鏈條中的源頭犯罪,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各類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活動,持續開展嚴厲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工作,有力維護了網絡空間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
警方提醒,公民個人信息不是斂財工具,無論以何種手段非法獲取或買賣公民個人信息,都屬違法犯罪行為。廣大群眾,特別是中老年人,不要相信“天上掉餡餅”的騙局,要加強防范意識,注重個人信息的保護,遇到非法情況及時報警處理。全社會合力從源頭遏制個人信息泄露,筑好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屏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