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20日訊 今日出版的光明日報03版以《青島膠州:打造便捷信息平臺 為“歸雁”找到歸宿》為題,聚焦青島膠州,文章指出,為使返鄉就業人員底氣更足,進一步拓寬零工群體就業增收渠道,圍繞盤活人力資源存量、支持新就業形態發展規劃布局,膠州市規劃建設了山東省首個零工社區,打造集信息推介、就業招聘、技能培訓、勞動維權、生活服務于一體的公益性就業服務平臺。以下為詳細報道。
青島膠州:打造便捷信息平臺 為“歸雁”找到歸宿
1月17日晚,在山東青島膠州市中云街道西湖公園里,倪磊和父母有說有笑。“以前在外地打工,陪父母的時間太少了。”倪磊說。
29歲的倪磊是膠州市中云街道梧州路社區的一位居民。3年前她大學畢業之后便一直在外務工,從事信息資源管理工作。“雖說一個月的工資5000多元,但去除租房、水電、交通費等花銷,剩下的錢并不多。主要是父母年紀大了,在外工作一年也回不來兩次,而且忙起來一個月都顧不上通電話。”倪磊說。談到為何選擇返鄉,除了陪伴父母,家鄉生活環境的不斷改善也是促使她回到家鄉的重要原因。
返鄉就業并沒有倪磊想象得那么順利。多年不在膠州,對當地的企業不熟悉,不知道該怎么投簡歷,尤其是想找一個離家近的工作更是難上加難。正當一籌莫展的時候,她在手機上發現了“膠州市零工超市”的微信公眾號,里面有不少招聘信息。根據公眾號上顯示的地址,倪磊立即來到了零工社區咨詢。
零工社區運營部經理趙玲玉熱情接待了她,耐心介紹膠州的政策,并幫她在零工社區職業指導室留下了信息和就業需求。零工社區工作人員為她線上登記完善信息后,迅速向膠州市各鎮街輻射發送,根據她的工作經驗整理出幾家合適的企業,同時推薦了適合她的信息管理技能培訓課,在征求倪磊本人意愿后幫她提交了報名表。
為使返鄉就業人員底氣更足,進一步拓寬零工群體就業增收渠道,圍繞盤活人力資源存量、支持新就業形態發展規劃布局,膠州市規劃建設了山東省首個零工社區,打造集信息推介、就業招聘、技能培訓、勞動維權、生活服務于一體的公益性就業服務平臺。
在零工社區的組織下,倪磊參加了免費的信息管理技能培訓,不僅提升了技能水平,而且在一周之內實現了就業,順利進入青島松靈電力環保設備公司工作,讓她既解了鄉愁,又端穩了飯碗。
憑借在外地打工的經驗,倪磊上班第一個月主動向公司提出的“信息資源整合創新性調配”建議被采納實施,讓她的工作熱情更高了。“我在外地一個月工資5000多元,現在的工資一個月有6000多元。”倪磊跟記者算了一筆賬,“在外務工的工資低,租房以及每趟回家的往返路費也是幾百上千元,花銷也多,一年下來,能存下的錢并沒有多少。家鄉發展環境這么好,我打算在家鄉長期干下去。”
與倪磊一樣,今年元旦前夕,26歲的趙涵也在膠州市零工社區舉辦的專場招聘會上找到了心儀的工作。雖然在外地領著“8000元底薪+提成”的高工資,但他始終覺得沒有歸屬感:“一個人坐公交車時,看著窗外陌生的城市,總覺得孤零零的。”
“零工社區自2023年7月3日啟動運營以來,平均日人流量1000余人,最多時進場人數達到1500人以上,成交量達到七成以上。同時我們還建了5個微信群,總計1000余人,群里每天都有不俗的成交量,讓求職雙方實現更快捷的信息匹配,讓更多‘歸雁’找到合適的工作。”趙玲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