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4-01-21 13:28:01
原標題:幼小銜接“向日葵”模式引領幼兒向陽而生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幼小銜接“向日葵”模式引領幼兒向陽而生
來源:中國教育報
在多年的探索實踐中,山東省平度經濟開發區中心幼兒園圍繞幼小銜接這個關鍵期,探索創設出幼小銜接“向日葵”工作模式,即小班扎根、中班萌發、大班綻放。在這一過程中,環境、教學和家長均是幼兒成長的“養分”所在。通過園、校、家、社多方協作,積極探索幼兒入學適應所涉及的關鍵素質,從而有效支持幼兒自主、自信地走向小學。
全覆蓋,精聚焦
調查分析銜接需求
在幼兒層面,為清楚了解幼兒對小學的已有認知情況,幼兒園從“傾聽孩子的聲音”入手,通過主題活動、繪畫表征、交流談話等,了解幼兒對小學生活的憧憬和困惑:小學的教室是什么樣子的?升入小學,教師會幫我們分餐嗎?下課了,我們可以做什么?小學和幼兒園一樣有區域游戲和自主游戲嗎?
在家長層面,為精準了解家長的實際困惑,幼兒園分別對大班、中班、小班家長進行了幼小銜接問卷調查,收集家長對幼小銜接的認識、具體做法、存在的困惑和問題。調查發現,家長比較重視幼兒學習準備方面的內容,并出現一定的焦慮情緒,忽視了社會準備、生活準備等方面的內容。
在園校層面,幼小銜接教研小組與小學開展線下研討,結合前期調查問卷情況,了解到目前在入學準備過程中,家長的關注點更多的是在知識學習等方面,忽略了基礎的生活能力教育,導致幼兒升入小學后,在生活自理能力、服務意識、集體觀念等方面存在不足,影響其以后的學習發展。
建機制,強銜接
建幼小協同新教研
組建銜接架構,明確銜接重點方向。形成“12345”基本架構,分層開展幼小銜接教研?!?2345”即:一個核心是幼兒園以“服務意識”為研究核心;兩條主線是幼兒園和家庭雙線并行;三個層面是結合小班、中班、大班幼兒年齡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研究;四個目標是重點以服務自我、服務他人、服務集體、服務社會為目標;五種途徑是幼兒園通過園所、教師、幼兒、家長、園校五個方面展開工作。
助推能力飛躍,分層開展專題教研。幼兒園總教研組共同制定幼兒園園級幼小銜接的活動實施方案;各級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園級活動方案分層制定級部子方案,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研究。從“社會準備的發展目標、具體表現、幼兒入學后面臨的主要困難及教育策略”展開討論,細化教育措施,共同分析、研討幼小銜接“服務意識”培養的方法和策略。
園校協同教研,創新聯合教研模式。建立幼小協同研究共同體,完善教研模式,解決“幼”“小”銜接斷層問題。幼兒園與小學攜手合作,聚焦不同學段特點,開展教育教學研究。一是邀請小學教師入園觀摩幼兒游戲和教學活動,了解幼兒學習方式和特點,互相交流育人理念和策略,進而優化教學策略,如設置教學方式、教學內容上的過渡期。二是走進小學實地觀摩一年級教學課堂,開展聯合觀摩研討活動,了解幼兒入小學之后存在的適應困難問題,探討順利實現幼小過渡的有效策略。三是開展“幼小銜接背景下數學學科同課異構教學策略研討”,針對幼兒園、小學教學方式的異同進行研討與交流,達到將一年級教學與幼兒園銜接更緊密的目的。
完善共育機制,制定“3+4”銜接育人模式,即:借力家長課堂、主題沙龍、三方研討三種形式,改變家長教育理念,依托引領機制、記錄機制、互動機制、環境機制四種機制,打造園所、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教育合作體,圍繞“服務”這個中心,將服務意識養成由園內走出園外,在家庭和社區中創造實踐機會,進而使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得以鞏固,為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做好準備。
抓關鍵,重長效
科學構建特色課程
打造課程羽翼,構建“幼小銜接服務意識特色課程”。以發展需求為基礎,以幼小銜接中的生活自理和熱愛集體為核心,搭建服務意識課程框架,主要包含服務自我、服務他人、服務集體、服務社會四個重點目標,讓幼小銜接落地、扎實、有實效。從小班開始到大班逐漸遞進,每月聚焦一個重點能力,通過“生活技能大比拼”“我是值日生”“我當小班長”等活動強化訓練,使服務自我、服務他人、服務集體等服務意識逐漸內化為生命自覺。
一是小班扎根,服務自我。從幼兒園小班開始,就開展相關的教育活動,增強小班幼兒自我服務意識,讓幼兒從“你必須這樣做”轉化為“我要這樣做”。開展“我長大了”“我學會了”等活動,通過談話、討論等形式,讓幼兒慢慢認識到自己有能力做一些事,為自己會做力所能及的事感到自豪。在區域游戲中,為幼兒提供能夠鍛煉自理能力的材料,創設相關情境,使幼兒在玩中學。針對小班剛剛入園的幼兒不會使用勺子、不會系紐扣等情況,設置生活區,投放鍛煉幼兒手部肌肉靈活性的材料。
二是中班萌發,服務他人。進入中班后,則側重于引導幼兒樹立為他人服務的意識,能協助教師做力所能及的事。在游戲之前,教師會引導幼兒進行游戲前的談話,并繪制游戲計劃;游戲活動中,同一活動區有混齡、混班的幼兒共同活動,搬運器械、進行角色游戲等都需要互動合作,在合作交往中幫助幼兒學習正確的交往方式,并嘗試自己解決矛盾和沖突。集體活動中,要求幼兒專心傾聽別人講話,舉手回答問題,當出現意見不一致的時候說明理由,通過協商和溝通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師有意引導幼兒參與班級管理,比如參與班級規則、進區規則的制定,幫助幼兒萌發主人翁意識、為他人服務意識的同時,增強自身的規則意識。
三是大班綻放,服務集體。大班重點放在了服務集體方面。面對小學教育的特殊需求,幼兒園進入重點準備階段,有針對性地開展系列幼小銜接工作。教師放手讓幼兒進行自我管理,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幼兒服務他人、服務集體的意識。幼兒輪流當班長,早上來園負責管理自然角、餐前負責分發筷子、餐后負責擦桌子等;戶外活動時,值日生負責準備及收拾運動小器械;盥洗時,由值日班長負責提醒其他幼兒正確洗手及節約用水等,讓幼兒自己尋找原因,從而讓幼兒明白承擔責任就意味著犧牲自己的一些愛好,要有一點兒耐心和吃苦的精神?!拔耶斝“嚅L”活動有效培養了幼兒的責任意識,也培養了幼兒關心集體的責任感和義務感。
每一次成長與蛻變的背后是幼兒園對幼兒內心世界的關注與尊重,更是對幼兒奮力生長的等待與信任。今后,山東省平度經濟開發區中心幼兒園將切實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持續實施幼小銜接“向日葵”模式,讓每一個生命的成長看得見,構建幼小銜接工作的“新樣態”。(遲洪芝)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