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4-01-23 09:55:01
原標題:從兗州“三變”看泗河流域生態保護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從兗州“三變”看泗河流域生態保護
來源:農民日報
泗河是山東兗州人的母親河。曾經,這里水質堪憂、雜草叢生、垃圾成堆;如今,水清、河暢、岸綠、景美。泗河蛻變,原因何在?
2015年,濟寧市啟動泗河全流域綜合開發,兗州區率先行動起來,實施了域內泗河示范段建設,先后完成了龍灣店氣盾壩、防洪堤防、堤頂路交通、花海彩田風景區等工程建設,從北向南形成了一條長17.2公里、水域面積6.56平方公里、景觀綠地面積3.63平方公里的大型綠色生態帶,改善了流域生態環境,傳承了流域歷史文化,引領區域產業發展走向新的變革。
生態蛻變,迎來“綠色泗河”
冬日清晨,在兗州區泗河古城段,酒仙橋街道田家村村民高洪杰正悠閑地和幾位鄰居在河邊散步。“這一帶河水清、環境好、空氣清新,鍛煉身體舒服得很。”高洪杰笑盈盈地說。
隨著生態保護工作的不斷推進,泗河流域生態環境得到了持續改善,引來了包含震旦鴉雀、青頭潛鴨等稀有物種在內的一大批野生鳥類來搭窩筑巢,動植物多樣性日趨豐富,許多人來這里賞景、逗鳥,泗河沿岸總是熱熱鬧鬧的。
近些年,兗州區通過建設污水處理工程、整治重點支溝等綜合治理行動,多措并舉使泗河水質發生根本性轉變。2020年,泗河水質保持為Ⅳ類,達到流入南四湖水庫的國家要求標準。“我們在泗河灘地內建設了濕地穩定塘、人工潛流池和表流池等,與泗河主河床自然生態和堤內外水保綠化融為一體,再引入企業對中水和泗河水進行連片蓄存、循環凈化、系統處理,一整套‘組合拳’下來,泗河水質想不好也難。”兗州區水務局局長宮祥德告訴記者。
在文旅開發上,泗河景觀帶堅持“全域開發、一體規劃,景區構架、板塊布局,因段制宜、節點打造,政策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按照“3+1”板塊布局,重點打造“兩脈、三湖、五區、九園”,通過多年努力,把兗州泗河區域建成集文化旅游、休閑觀光、高端康養于一體,人水和諧的綠色發展帶。如今,這里一灣碧水映藍天,風景如畫。
歷史衍變,傳承“文化泗河”
一步一景觀,一景一故事。在泗河綜合開發過程中,兗州深入挖掘泗河歷史文化故事,構建沿河文化旅游長廊。從龍湖濕地出發,沿著便捷的堤頂路一路向南,途經青蓮公園、大禹公園、馬橋濕地、花海彩田、牛樓小鎮,一幅壯美厚重的文化畫卷徐徐展開。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兩千年前,孔子曾在泗河邊上聚徒講學。復圣顏子、宗圣曾子、亞圣孟子與和圣柳下惠等眾多先賢,都與泗河結下了不解之緣。李白“家居兗州二十余年”,杜甫寓居兗州“快意八九年”,這兩位偉大詩人在兗州創作的大量詩篇,為古城兗州留下了一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
位于泗河兗州段中部的青蓮濕地公園,融入儒家“智者樂水”的設計理念,打造了小橋流水、人水和諧的生態景觀。修繕了保護李白古跡的“青蓮閣”,以李杜文化為主線,打造了以“詩仙”“詩圣”相遇相知為主題的園林式、紀念性開放公園。沿河南行,金口壩宏偉堅固,橫跨泗河,宛如臥波長虹,自古即為游覽勝地,被譽為“金口秋波”。每當夏秋之交,清波如鏡,綠柳成蔭。
數千年來,泗河以其博大的胸懷、奔騰不息的氣勢,鐘靈毓秀,納賢聚圣,不斷汲取包容。如今的兗州,更是將泗河文化發揚光大。在泗河兗州段最南端,堤內“花海彩田”姹紫嫣紅,被清澈靜謐的馬橋濕地緊緊環繞,融為一體,音樂狂歡、煙花盛宴等現代文化藝術不斷上演;堤外“牛樓小鎮”飛檐交錯,粉墻黛瓦,古香古色的小鎮內游人如織,相聲戲曲、木偶雜耍、漢服演繹等傳統文化藝術得以煥發新生。
發展蝶變,打造“產業泗河”
在水利部公布2023年第二十一批國家水利風景區名單上,濟寧兗州泗河水利風景區位列其中。
“這里環境優美,文化氣息濃厚,創辦工作室正合適,能為本地的書畫愛好者提供展示和切磋書畫技藝的場所。”兗州全祥木刻雕塑工作室負責人席全祥說。
尋泗河的文脈而去,濤聲滾雪處,便有歷史的回響。依托泗河文化聚集區,牛樓小鎮吸引了眾多文創企業和文藝愛好者入駐,連續舉辦了“兗州特色文創節”“賀新春·牛樓廟會”等活動,創設“牛樓小鎮星星夜市”和“牛樓之夏創意市集”,讓泗河文化產業業態更加豐富。
河渠縱橫,亭臺樓榭;小橋流水,花海彩田。近年來,兗州區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強化示范帶動,突出品牌打造,發揮旅游業的關聯帶動作用,充分利用泗河景觀帶建設成果,深挖兗州傳統文化內涵,融入旅游元素,把景觀串聯起來,合理布局景點和線路,打造了一條特色的自駕游線路。
泗河兗州水利風景區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探索生態資源產權化、資源化,融合優質資源,先后建成牛樓小鎮、花海彩田、龍湖公園、大禹公園等景區,形成了康體運動、民俗文化、農業觀光、文化體驗、教育研學等實踐活動及生態特色健康新業態;依托優質水資源、水環境,以濕地與草坪為主體促進水上觀光游、休閑娛樂游以及馬拉松賽等一批生態文旅項目的落地,帶動當地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