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4-01-23 09:57:01
原標題:古床榻中的美學韻味與中國文化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古床榻中的美學韻味與中國文化
來源:中國文化報
▲清末寧作櫸木透雕八仙三進千工拔步床
高秀麗
人類的起居方式自席地坐變為垂足坐以來,最早形成的家具之一就是床。床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其重要性可以用清代小說家、戲劇家李漁在《閑情偶寄》中的一段話來體現:“人生百年,所歷之時,日居其半,夜居其半,日間所處之地,或堂或廡,或舟或車,總無一定之在,而夜間所處則只有一床,是床也者,乃我半生相共之物,較之結發糟糠,猶分先后者也。人之待物,其最厚者,當莫過于此?!?/p>
床自誕生以來,歷經多個朝代的多次改良,種類繁多,并出現了很多以床為模板、外形類似床但不是床的家具,榻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魏晉南北朝以后,榻體增大,床與榻同樣擔負著坐臥兩種功能,因而也就難以截然分清了。通常認為:床不僅長,而且寬,主要為臥具;榻身窄而長,可坐可臥。因為這兩種家具的使用功能頗為類似,所以后人又將二者合稱為床榻。
作為風格獨特的中式家具,中國古典床榻廣泛吸取多種工藝美術技法,設計巧妙、用材厚重、裝飾精美、雕刻繁縟、造型變化多端,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極高的美學價值,也形成了厚重而耐人尋味的中國床榻文化。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中,就繪制了一張由多面屏風圍起來的床,床腿還認真做出了曲線,顯示出這張床主人身份的高貴。
歷經幾千年的發展,床從無足的席,到高足的床榻,從簡單的造型與制作,到追求舒適、美觀和華麗,其演變反映的是歷史文化風俗的流轉。可以說,一張古色古香的床榻之上,承載著幾千年的中華文明,流動著中國人骨子里的風情雅韻,映射出“天人合一”等中國哲學觀念。
▲清早期寧作櫸木透雕嵌骨小開門精工拔步床
先人對自然的態度,由一開始的頂禮膜拜,變成后來的征服自然、希望與自然和諧共處,這種態度的轉變也體現在家具制作中。從山西襄汾縣龍山文化陶寺遺址出土的漆木家具,以及出土的大量商周時期的家具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髹漆家具的特點,它們造型古樸、用料粗碩、漆飾單純、紋樣拙獷。這個時期的家具圖案裝飾題材主要有動物紋樣、自然紋樣、植物紋樣以及幾何紋、云雷紋、波形紋等,早期的人們通過這些簡單的裝飾紋樣和圖案彰顯一種神秘、肅穆、威嚴的氛圍,反映出古人對動植物、日月星辰等自然界萬物的虔誠和崇拜。后來,中國古代家具作為中國人與大自然進行“親密對話”的一種方式,其制作者希望這些家具及其紋飾能夠更好地融入生活,體現人與自然的緊密結合。
在此背景下的中國古床榻,主張從自然中獲取靈感,強調美從自然來,以自然為審美的最高境界。在用材上,古床榻講究使用天然的優良木質,突出木質的自然紋理,榫卯精密,堅固牢實,多以紫檀、黃花梨、櫸木、樟木等為原料。這些珍貴木料具有養生效果,其香味對人體非常有益,能舒緩神經,起到助眠等作用。在裝飾工藝上,其內容也取于自然萬物,如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山水樹木等。
山東濟寧任城古床榻博物館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集收藏、鑒賞、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非國有博物館,收藏明清時期的家具、瓷器、民俗用品共計4265件(套)。博物館整體采用仿清懸山式建筑風格,由序廳、木榻和羅漢床展區、蘇作紅木床具展區、千工拔步床展區、勵志架子床展區、古床文化體驗區、明清文化用品展區、碑刻文化展區八大功能區組成。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時期、不同材質、不同地區的古床80余座,木作技藝傳承有序,歷史脈絡清晰。
今天我們所見到的拔步床、架子床、羅漢床、貴妃榻等古典家具,多為明清和民國時期的遺存,其中尤以清代的居多。如任城古床榻博物館所藏清末寧作櫸木透雕八仙三進千工拔步床,造型博大、富麗堂皇,雕刻技法細膩入微,雕刻題材廣泛,主要有古典名著、民間故事、神仙人物等。床板四圍以梅蘭竹菊、鴛鴦蝴蝶、百子百花、八仙過海等傳統圖案表現四季喜慶、成雙成對。床檐正面精工制作,上有喜鵲登梅,對稱的門罩下有龍鳳呈祥,立柱上刻才子佳人相互對拜,門楣中心有麒麟送子、五子登科,可謂雍容華貴、繁花似錦。床體兩側、后背與內壁上虛下實,線刻、浮雕、鏤雕、圓雕并舉,人物造型生動、纖毫畢現、栩栩如生,洋溢著人文情趣,烘托出喜慶吉祥、多子多福的美好氛圍。
另一座清早期寧作櫸木透雕嵌骨小開門精工拔步床,為寧作拔步床中的代表性作品。寧式床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在制作過程中大量使用骨木鑲嵌技術。寧波骨木鑲嵌是指采用象牙、黃楊木、紅木、花梨木、牛骨、螺鈿、銅片等為原料預制出一定的紋樣,然后在木坯上起槽,再以黃魚膠粘結嵌入的花紋,最后進行雕刻、打磨和髹漆的傳統工藝,有高嵌、平嵌、高平混嵌三種形式。此床透雕雍容大氣,用骨片鑲嵌勵志圖案,寓意封侯拜相、縱享人倫,從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古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風貌。2008年,骨木鑲嵌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民國寧作櫸木淺浮雕戲曲人物三進千工拔步床
還有一座棕紅色的民國寧作櫸木淺浮雕戲曲人物三進千工拔步床,富貴而不張揚,床楣上嵌青金石裝飾,輔以卷草靈芝紋樣,中景花板分別鑲嵌青金石,淺浮雕福星高照、必定高中、鳳冠霞帔圖案等。中牙帶淺浮雕博古紋,隔心鏤雕蝙蝠牡丹紋;中花板淺浮雕貼金嬰戲紋;下花板淺浮雕貼金才子佳人題材圖案;帷壁中花板淺浮雕嬰戲紋。這張拔步床上集合了各種吉祥圖案,承載了人們對婚姻美滿、榮華富貴、多子多福的祈盼。正面刻有各類花、鳥、人物,寓意美好辟邪、永葆富貴。
古人利用他們杰出的智慧,將“天人合一”等思想很好地融入床榻設計中,使其既能滿足人們生活的需求,又能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其順應自然、師法自然、美化環境等想法,與今天的可持續發展思想不謀而合,值得我們借鑒和發揚。
(作者系濟寧市政協文史館館長,圖片均由濟寧任城古床榻博物館提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