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4-01-25 09:05:01
原標題:“雁陣”帶動低洼耕地改造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雁陣”帶動低洼耕地改造
來源:農民日報
近日,山東省沂南縣張莊鎮南北沿汶村、大惠家莊村、小河村等1600余畝“旱改水”稻田項目已完成改造。
張莊鎮地處沂南縣南部,素有“沂南前客廳,臨沂后花園”之美譽,轄19個行政村、5.3萬余人。張莊鎮行政區劃面積114.47平方千米(合17.17萬畝),其中耕地面積6.5萬余畝。淮河水系的汶河自鎮域西北部的輝山村入境,由北而南迂回前行匯入沂河,境內河道全長達14千米。該鎮汶河兩岸有種植水稻的習俗,兩岸大部分地勢低洼的土地沉積成了水稻作物生長所需的特種土壤結構。近年來,張莊鎮以省級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為契機,發揮水源充足和水稻種植傳統優勢,一手開展深翻土層、平整地面等高標準農田建設,一手以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抓手,推進農戶個體經營單元要素向“合作社+土發集團+鄉村振興合伙人+農戶”的“雁陣模式”轉變。
“雁陣模式”的具體工作分工為,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合作社負責流轉分散農戶土地,申請設立“旱改水”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縣土發集團負責項目綜合評估立項和提供項目資金支持,科學配置項目區抽水機房、蓄水池、排灌水渠等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造“旱能灌、澇能排”稻方田塊;鄉村振興合伙人負責統一提供綜合性的農業種植和經營技術;農戶在保證已經獲得土地權益的前提下,可出讓土地使用權,支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項目生產。
2021年8月份,在張莊鎮黨委、政府的引導下,村黨支部領辦了“農業生產合作社”,通過制定細致的土地流轉工作辦法和流程及集體與個人利益分配方案,合作社以每年每畝1000元的價格,順利完成1060戶村民、960余畝土地的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工作,成了全鎮第一個“旱改水”項目。
“‘旱改水’項目給我村帶來了三方面的好處:一是收回了流出的耕地,不僅穩定了糧食種植面積,而且還提高了糧食產能。二是村里殘疾人、老年人等弱勢群體有了‘兜底’收入。三是土地‘托管’給鄉村振興合伙人后,青壯年農民可在城內務工,多渠道增加收入,壯大經濟實力。”項目實施當年就獲得成功的北沿汶村黨支部書記尹作強興奮地說。
位于汶河南岸的大惠家莊村實施該項目有了參照模式,操作起來顯得較為熟練。據該村黨支部書記薛克東介紹,2022年秋天,該村啟動了“雁陣模式”,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將村北的低洼耕地順利流轉出了496畝,實施“旱改水”項目。項目立項成功后,腿腳麻利的村民揣著每年每畝1000元的土地流轉轉讓費,放下了一個多年想放而又放不下的“低洼地”包袱,身心輕松地奔向了早已聯系好打工地點的大城市。而村集體經濟也因項目立項鎮、村分成和項目種植利潤分紅而不斷壯大起來。
據小河村黨支部書記趙鳳霞介紹,村里采用“雁陣模式”,在“旱改水”項目的支持下,建設了集水稻種植、龍蝦套養、田園認領、淺水垂釣、濱水體驗、野外露營、兒童娛樂、休閑度假、農業觀光于一體的“稻香龍蝦”農業旅游項目。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