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政協報
2024-01-25 09:12:01
原標題:“暖冬”為何頻頻遭遇寒潮?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暖冬”為何頻頻遭遇寒潮?
來源:人民政協報
1月20日至23日,我國遭遇了2024年首場寒潮天氣過程。自20日開始,寒潮自北向南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氣溫將下降6℃至10℃,并伴有4至5級風。其中,內蒙古中部、陜西北部、華北西部等地下降10℃至14℃。
2023年12月14-15日,我國大部地區將自西向東、自北向南先后降溫8~12℃,其中,北方局地降溫超過20℃。
而在不久前國家氣候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平均氣溫10.7℃,較常年(9.9℃)偏高0.8℃,為1961年以來最高,打破2021年10.5℃的紀錄。預計2023冬到2024年春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暖冬”為何頻頻遭遇寒潮?
在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表示,北極的海冰快速融化,使得大氣不穩定度加劇,高緯度強冷空氣容易向南侵襲,寒流暴風雪、寒潮強冷空氣時有發生。極端天氣是一種新的常態。
國家氣候中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大部地區氣溫偏高0.5℃至1℃。山東、遼寧、新疆、貴州、云南、天津、湖南、河北、四川、河南、北京、內蒙古、廣西等13個省區市氣溫均為1961年以來歷史最高。全國共有127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2023年全國平均降水量615毫米,較常年偏少3.9%。全國共有55個國家氣象站日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
“全球變暖使得極端暖事件增加,但極端冷事件強度并未減弱。因此,防范寒潮對我國造成的復合型災害的思想和措施不能放松。當配合適當的水汽條件,在寒潮強冷空氣向南侵襲的時候,不同地域就會出現不同的低溫冰凍雨雪大風天氣。”周兵表示。
此前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自2023年5月開始的中等強度厄爾尼諾事件目前正處于峰值期,預計本次事件將持續到2024年春季。
厄爾尼諾接下來還會對我國氣候產生哪些影響?
周兵表示,綜合考慮厄爾尼諾和氣候系統其他因素的影響,預計2024年后冬,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但階段性冷空氣活躍,南方地區降水偏多;春季全國大部地區氣溫偏高,全國降水接近常年到偏多。春季楊柳飄絮和花粉過敏開始時間較常年同期偏早;京津冀及周邊等地可能出現一些低能見度天氣,給公路交通運輸安全帶來一定風險隱患。
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厄爾尼諾對極端天氣發生頻率和強度有進一步放大作用,并繼續加劇全球變暖趨勢。而氣候越來越暖,可能帶來的風險也會越高。
“全球變暖加劇水循環,同時顯著影響降水空間分布,極端降水事件變得更強、更頻繁。氣候變暖會導致極端高溫事件的頻率和強度增加,極端低溫事件的頻率下降,酷熱干旱事件及復合洪水事件等極端事件更加頻繁。未來中國平均氣溫將持續上升,總體看,增幅從東南向西北逐漸變大,北方增溫幅度大于南方,青藏高原、新疆北部及東北部分地區增溫較為明顯。極端強降水和重大干旱事件仍呈增加態勢。”周兵表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