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4-01-29 08:41:01
原標題:去年培育牧草新品種24個推廣新品種118個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去年培育牧草新品種24個推廣新品種118個
來源:農民日報
近日,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2023年度總結會在貴州省貴陽市舉行。
“去年,牧草體系強化科技創新及應用,針對牧草產業重大科技需求開展了一系列技術研發、集成示范與技術服務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牧草體系首席科學家張英俊介紹。
據了解,2023年,牧草體系參與培育研發的飼草新品種中有24個通過新品種審定,研發新技術、新工藝55項,研制新設備10套,編制行業標準、地方標準43項,授權發明專利64項。在各省區推廣新品種118個,示范應用面積約294.6萬畝;推廣新技術130項,示范應用面積708.5萬畝。牧草體系各崗站合計對接服務企業300余家,舉辦培訓班、現場會等345場,培訓基層技術人員、農牧民等超2萬人次,顯著提升了各地區牧草生產技術水平和產業發展能力,有力推動了草地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
2023年,牧草體系科學家帶領團隊成功解密了全球首個牧草圖形泛基因組——狼尾草圖形泛基因組,解析基因組與抗逆性狀關聯結構變異,實現了常規育種與分子育種有效融合,顯著提高狼尾草育種效率。
在品種推廣方面,“熱研20號圭亞那柱花草”獲新品種權,入選2023年農業農村部和海南省主推品種。冀飼4號飼用小黑麥2023年被列為河北省農業主導品種及京津冀協同發展農業主導品種,在河北、山西、寧夏、山東等地推廣示范面積超30萬畝,每畝新增收益500元以上。
在技術推廣方面,苜蓿套種玉米栽培技術模式得到持續擴大應用示范,在寧夏推廣后,當地種植戶經濟效益提高50%以上。鹽堿地“5+2”苜蓿-旱堿麥-夏玉米高效輪作技術模式被寫入河北省鹽堿地綜合利用試點方案,該模式畝均經濟效益較傳統的旱堿麥-夏玉米輪作模式增加1倍以上。此外,寒冷沙地提高紫花苜蓿抗寒性生產技術入選2023年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主推技術,在內蒙古、黑龍江、吉林累計推廣應用116.4萬畝,新增收益超過5億元。
在設施設備研發方面,研發的青飼機熱紅外活體檢測預警急停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青飼機前方3-4米寬、20米長范圍內活體的有效識別,可大大減少農機作業時對人、畜等的傷害。
針對今年牧草體系發展方向,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飼料飼草處處長黃慶生指出,要圍繞我國糧食安全,以拓面增量、提質增效為主攻方向,在鹽堿地、荒灘地、季節性閑置良田、水熱條件較好的天然草地、南方草山草坡、林下空地等拓展空間,提升牛羊肉和奶類供給保障能力,為草食畜牧業提檔升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