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政協報
2024-01-29 08:43:01
原標題:我的“步行史”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我的“步行史”
來源:人民政協報
步行即走路。走路看似平常,但細想其實也可分為很多種:自由散步式走路、攀爬登高式走路、出操隊列式走路……而且在我看來,走路與行走亦有不同含義,比如,騎自行車,是借助齒輪的驅動提升速度,不能算是純粹的走路;借助健身器材行走,雖然也邁動雙腿,但由于借助工具實現了加速度,也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走路。走路就應該是邁開雙腳,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宜快則快宜慢則慢,自由自在地行走。由此想到自己從兒時學步到如今年逾古稀,這大半輩子的步行經歷,也可算得上是一部“步行史”了。
孩提時代從學步到會走,嚴格來說只能是步行的啟蒙和打基礎階段。到六七歲能到處亂跑了,也還是無章可循。由于存在著少年逞能的心態,少不了摔跤跌倒。我腿上有兩處傷疤,就是這個年齡段留下的印記。后來上學了,學校有走路的規矩,這才知道什么叫走隊列,什么叫跑步,什么叫賽跑。
入學算得上是我“步行史”的啟蒙階段。小學畢業后,我考入縣第二中學。學校離家6公里,我每天都要步行上學。也正是因此,我從走路開始,慢慢愛上了短跑,還拿過60米、100米的全校第一名。而這個無心插柳的舉動,也練就了我強健的體魄,成為我不滿17歲就能順利參軍入伍的基礎。
參軍入伍后,走路、跑步不再是一種個人愛好,而是一個軍人的基本功。新兵連訓練結束后不久,我被調到政治處新聞報道組,按理說無需早上出操、白天訓練、晚上點名。但此時走路、跑步已經成為我的一種自覺意識,不管建制連隊是否出操訓練,每天早上起床號一響,我都一骨碌爬起來,進行長達一個半小時的跑步訓練。記得在山西省陽高縣羅文皂軍營駐防的那幾年,我每天早上都要進行長達6公里的越野跑,從軍營跑到長城的烽火臺上,對著內蒙古興和縣的茫茫戈壁“呼喊”一陣子。
后來,我進入大學學習。我們班有一個熱衷長跑的同學,每天都堅持跑一萬米,于是,我也順理成章成了這支隊伍里的一員。上學那幾年,我雖沒有取得什么顯眼的運動成績,鍛煉的習慣卻堅持下來了。到山東德州工作后,我仍然堅持每天早上10公里越野。后來當了縣委書記,專門跑步的時間基本沒有了,但是下基層調研也是一種鍛煉呀。5年多時間里,我走遍了全縣所有鄉鎮和村莊。直至到濟南工作后,很長一段時間里我依然堅持不坐車,每天步行十幾里路上班,并盡可能多地到基層調研。
如今,我已經72歲了。雖然不能跑步了,但走路總還是可以的。尤其是退休后,時間寬松起來。10年來,我堅持每天走路不少于一萬步。有好心的老友勸我:走得太多,長此以往,膝蓋關節會出毛病的。我想,像我這樣大半輩子都沒有停下來的人,走路應該沒啥太大的問題。
說起步行,我又想到,如今的年輕娃娃們,出行都有私家車接送,腳步似乎變得“珍貴”了。許多孩子走路都是出于集體活動或者學校組織,抑或是追求“體育專長”,真正有自覺性跑步或走路的不多。古人尚懂得“飯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因此無論是年輕人還是年長者,都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作出合理安排,多走一走,多行一行。
(作者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