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
2024-01-31 09:30:01
原標題:新生兒成“嫩韭菜”?用法治利劍守護個人信息安全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新生兒成“嫩韭菜”?用法治利劍守護個人信息安全
來源:工人日報
“您好,請問是谷女士嗎?我們是您家附近的兒童攝影店,為您量身定制了寶寶百日套餐……”去年2月,江蘇省常州市的谷女士頻繁接到推銷電話。讓她感到不安的是,對方精準地掌握了孩子的出生醫院、出生日期、性別及父母姓名、電話等重要信息。出于對孩子及家人的保護,她立即報了案。最終,泄露新生兒信息的李某等3人因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分別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同時須繳納民事賠償金等。日前,購買新生兒信息并用于影樓推銷的黎某等人因涉嫌其他犯罪被公安機關進一步偵查。(見1月29日《中國青年報》)
近年來,個人信息泄露以及由此導致一些電信詐騙案件的情況并不少見。比如,此前,廣西一名醫護人員利用工作便利,非法下載新生兒和產婦信息8.9萬多條,并將其“轉賣”給外部人員;山東濟南多名新生兒父母接到“上門攝影”電話推銷,經公安機關深挖線索,抓獲犯罪嫌疑人13名,查獲紙質版新生兒信息2000余條,電子版6萬余條。
不難看出,新生兒信息泄露背后,隱藏著一條黑色產業鏈。斬斷這個黑產鏈條,訴諸法律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近年來,我國逐漸構建完善了個人信息權益保護的法律屏障。如民法典對民事領域個人信息保護問題作了系統規定;個人信息保護法細化完善了個人信息保護原則和個人信息處理規則;刑法規定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隨著法律體系的健全,許多販賣新生兒信息的嫌疑人受到了依法懲治。
某種角度上,新生兒信息泄露只是個人信息泄露情況的一個縮影。梳理各類個人信息泄露案件不難發現,在相關黑產中,有的是有行業“內鬼”參與其中,有的是通過黑客技術入侵相關系統竊取,有的是通過網絡購買、出售,手段、方法可謂多樣。
防范個人信息泄露,嚴厲打擊相關黑產犯罪,要嚴管和嚴打相結合。一者,信息收集者和處理者必須負起必要的責任,健全信息常態化保護機制,及時修復技術漏洞,完善制度建設和規范管理,強化個人信息源頭保護。同時,對相關工作人員應加強法治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等。二者,有關職能部門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手段和數據技術,甄別發現信息泄露苗頭并及時止損,追溯深挖不法分子的黑產鏈條。只有不松勁、不手軟,個人信息保護防線才能長久穩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