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4-01-31 09:31:01
原標題:懷念阮元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懷念阮元
來源:中國文化報
高洪波
老實說,我乍見到這厚厚的一大本《德政紀實詩畫冊》時,覺得名字有些古怪,尤其“德政紀實”四個字,透著吹捧的氣息,內(nèi)心很不以為然。
這本有著楠木夾板的八開大小的詩畫冊,由一位名叫阮元的人所擁有,里面有序有跋,有詩有文,還有裝裱精美的六幀彩繪圖畫,且系絹本,透著古意。無論畫與詩,均以六件事為主題,一曰“學(xué)海文瀾”,二曰“桑園沃野”,三曰“風(fēng)檐增拓”,四曰“米舶遙通”,五曰“墩臺控制”,第六項是“峽路安便”。而且,繪者與詩人均極謙恭,落款之前必有“鈞誨”二字,落款之后定書“恭呈”,可見阮元這位受贈者當時地位之高。當然,這是近200年前的事了。
這批作者,據(jù)我粗略統(tǒng)計,有南海的譚彥光、陳昌運、陳霖澤與陳華澤,有順德的鄧泰、趙均、陳滉,還有番禺的黃喬松,在書畫界都不太著名——至少在我請教文物專家史樹青之前是這樣認定的。
史樹青先生看到這本冊頁,略一翻閱,便大加稱贊,說有歷史價值,因為阮元是清代一位名宦,他曾在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至道光六年(1826年)的9年時間,擔任過兩廣總督的要職,1826年調(diào)任云貴總督。史樹青還告訴我,清代有3位官員對廣州貢獻最大,一位是林則徐,一位是張之洞,另一位就數(shù)阮元阮蕓臺了。“你可知道阮元為什么要調(diào)離廣東嗎?”史先生問我。看我一臉茫然,他笑著說:“阮元患了腳氣病,久治不愈,只好離開廣州。”
為什么這本冊頁有歷史價值?一是因為其獨特性,世上僅有一份存在,是阮元離粵時當?shù)氐氖考澲鲃永L贈給他的,不可能有第二本;另一個原因是歷史性,因為繪畫中保留了距今170多年前廣州的風(fēng)貌,尤其在“米舶遙通”一圖中,有當年航船到斯里蘭卡運糧的畫面,“這些船的造型對于造船業(yè)很有參考價值”,史樹青先生指點著陳滉繪制的對開彩圖,興致勃勃地說。
說這話時是1992年2月,一個寒冷的傍晚,史樹青先生打開了話匣子,我則從中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歷史氣息。我知道這一本《德政紀實詩畫冊》注定有一天要被披露出來,為170多年前那份感激和由衷的敬意,也為譚彥光、鄧泰和黃喬松、陳華澤獻給阮元的秀才人情。
為什么是秀才人情?一個封疆大吏,治理了九年的兩廣地面,聲威顯赫,送行之人何止高官顯貴,送別禮物也一定爭奇斗艷,可這幾位廣東朋友一合計,送了這樣一份禮物給阮元,稱得上是別具一格、匠心獨運。
關(guān)于阮元其人,由于這本《德政紀實詩畫冊》,我開始留心起來。我知道他是學(xué)者型的官吏,記得大學(xué)古典文學(xué)中有一則小考題,問《十三經(jīng)注疏》的作者,答案正是這位阮元。另外,我還知道阮元好古成癖,據(jù)說,一次他的弟子開他玩笑,把通縣烙的燒餅拓成拓片,說是古文字,讓阮元琢磨了一晚上,最后真的認定是高古的文字,珍惜不已。此故事見諸《清稗類鈔》,屬野史。正史記載的阮元,25歲中進士,任翰林院編修;27歲大考翰詹,取得一等第一,乾隆皇帝對他極為欣賞,任命其為少詹事、南書房行走。阮元少年得志,當過山東學(xué)政、浙江學(xué)政,干過兵部侍郎、禮部侍郎、戶部侍郎和浙江巡撫等。唯一的一次宦途失意在嘉慶十四年(1809年),因為一位同年進士劉鳳誥被人參劾,阮元沒有按皇帝旨意嚴加參奏,反而幫助解釋,用今天的話說是照顧老同學(xué)的面子,結(jié)果被嘉慶皇帝責備“止知友誼,罔顧君恩,輕重倒置”,從浙江巡撫任上被奪職回京。不過很快又被重用。
阮元生于1764年,卒于1849年,活了86歲,謚文達。
阮元不講排場,比如雖高官耆壽,卻從不做生日。40歲是慶壽重要年紀,他卻在正月二十生日這一天離開浙江巡撫衙門,到海塘工地巡查,以避祝壽。以后莫不如此,“每于是日謝客,獨往山寺”,作竟日之游。這就是阮元的性格,也許正是這種恬淡的性格,使他贏得了廣州人民的愛戴。
阮元出任兩廣總督近十年,時間正值鴉片戰(zhàn)爭前的十幾年,他處理過英國的事務(wù)多起,主張采取強硬態(tài)度,這本詩畫冊中的“墩臺控制”,涉及的正是海防邊防建設(shè)。他曾將一個打殺中國婦女的英國兇手絞決抵罪,不屈于外界壓力;同時嚴禁鴉片走私,經(jīng)辦了走私的洋行商人伍敦元。從這一系列行為看出,阮元是個明智、清醒的愛國主義者,是林則徐的前驅(qū)和戰(zhàn)友。
《德政紀實詩畫冊》記述了阮元主政時為廣州人民做的六件大事:“學(xué)海文瀾”指的是興辦教育;“桑園沃野”指的是鼓勵農(nóng)桑種植;“風(fēng)檐增拓”是為貧苦百姓蓋房子,用現(xiàn)代語言講是加強市政建設(shè);“米舶遙通”指的是拓展外貿(mào),從斯里蘭卡(時稱獅國)買糧;“墩臺控制”指加強虎門炮臺的火力控制,抗擊英國侵略者;“峽路安便”是開辟西靈峽一帶的道路交通。
以上是我個人的理解,為方便讀者,我抄錄六首南海陳霖澤的詠詩,可以窺出內(nèi)中含意:
《學(xué)海文瀾》——“閣建鐘元氣,堂開聚大觀。百川正東下,只手挽狂瀾。”
《桑園沃野》——“千里河如帶,桑麻與稻齊。嘉名如肇錫,合署阮公堤。”
《風(fēng)檐增拓》——“廣廈千間庇,風(fēng)檐萬瓦新。公門盡桃李,衣缽屬何人。”
《米舶遙通》——“玉粒獲陽侯,浪靜魚龍拜。風(fēng)雪運糧圖,底用松年畫。”
《墩臺控制》——“猛士肅弓刀,重關(guān)勝虎牢。太平需武略,鈴閣運龍韜。”
《峽路安便》——“嶺嬌開鑿功,曲江與公也。體此利濟心,深期后來者。”
詩句未見奇崛,但寫于白綾上的字一筆不茍,典型的清代“館閣體”,秀麗端莊,傳達出170多年前這位南海才子的一片虔敬。
阮元的確了不起,寫下并傳下這本《德政紀實詩畫冊》的廣州先賢也讓人欽敬。至于這本文物是如何流傳下來的,就不得而知了,許是阮家后人出售的吧?遙想當年尚無照相技術(shù),這六幀彩繪廣州昔日諸多景物的畫面,從此成為一種絕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