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公安報
2024-02-01 16:09:02
原標題:不懈追兇十余載 警方偵破命案積案
來源:人民公安報
原標題:不懈追兇十余載 警方偵破命案積案
來源:人民公安報
□本報記者 祝文心 通訊員 劉 釗 王建利
1月2日,山東省濱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故意殺人罪一審判處孫某江死刑。隨著審判長的法槌莊嚴落下,這條跨越16年的漫漫追兇路,終于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發生命案
2007年2月27日,農歷正月初十,響亮的警笛聲打破了節日的祥和。
博興縣一名青年女子被發現在出租房內死亡,疑似他殺。案發后,博興縣公安局立即啟動命案偵破機制,專案民警迅速集結,現場勘查、走訪群眾、搜集線索證據,案件偵破工作全面展開。
死者的首飾、現金、手機都在,未發現翻動的痕跡,劫財被排除;死者一年前只身來到博興縣,性格開朗、隨和,未排查出明顯仇家和感情糾紛,仇殺被排除;根據現場情況和走訪周邊群眾,反映出作案人匆忙逃離,符合沒有預謀準備的殺人條件。
據房東敘述,被害人生前自稱叫劉某,一年前租下該房,經營按摩店,接觸的人員多,導致案發現場腳印、指紋雜亂,提取纏繞頸部的電線1條,死者手指甲縫里殘存皮屑血跡。受當時條件限制,這些線索證據并沒有在當時為案件偵破提供明確方向。
接力尋兇
案件進展很不順利,多條線索都被一一查否,甚至就連死者的真實身份都出現了問題,案件陷入了僵局。但民警沒有放棄,他們細致排查、耐心走訪,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一摞摞的訪問調查材料、一張張拷貝錄像的磁盤,記錄了辦案民警艱辛的歷程。
案件終于有了轉機,民警在輾轉走訪中,終于確定了死者的真實身份:張某,19歲,濰坊人。新的進展令辦案民警精神一振,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案件沒再有新的突破。16年歲月荏苒,博興縣公安局刑偵大隊的民警換了一批又一批,當年參與案件辦理工作的民警有的換了崗位,有的已經退休,“2·27”命案也由現案變成了積案,但它給博興刑警帶來的壓力和遺憾絲毫沒有改變。“絕不能讓嫌疑人逍遙法外!”這是十幾年來刑偵大隊新老刑警交接時一定要說的話。
2023年夏季治安打擊整治行動“利劍3號”打響。“2·27”命案作為重要攻堅案件,專案民警將原始案卷及偵查資料再次逐一研讀分析,請來已退休和轉崗的辦案民警共同會商,還運用最新設備技術對提取的物證再次進行全面重新檢驗。2023年6月26日,喜訊傳來,“2·27”命案提取的痕跡物證在新一輪的全國信息系統初篩時比對出了吻合度較高的信息。
十幾年來多次比對未果的專案民警并沒有被突如其來的喜訊沖昏頭腦,而是按照相關認定標準、圍繞細節特征,再次進行人工比對。整整5個小時,最后認定:現場的痕跡物證與一名新錄入的內蒙古籍人員孫某江高度吻合。
兇手落網
博興公安迅速行動,充分利用全國性專項行動的有利時機,多方工作、合成作戰,在大數據信息的支撐下,快速鎖定目標,了解掌握了犯罪嫌疑人孫某江的生活習慣和行蹤軌跡。
2023年7月10日,抓捕時機成熟,辦案民警連夜趕往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蹲點守候、伺機收網。次日9時,目標出現,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埋伏已久的抓捕組成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出合圍,將孫某江牢牢控制住。
經審訊,在民警準備充足的攻心審問下,孫某江承認了當年因交易中發生矛盾糾紛一時沖動殺害張某的犯罪事實。2007年年初,孫某江在路上閑逛,與上前主動搭訕的張某一拍即合,達成交易。在張某的出租房內,雙方發生爭執,并發生肢體沖突。孫某江將張某殺害,驚慌失措的他迅速逃離現場,隨后一直不斷更換藏匿地點、逃避打擊,但最終還是沒有逃脫法律的制裁。
“這個案子能在我退休之前破了,我真是非常高興,我們終于給了老百姓一個交代。”已是滿頭白發的辦案民警趙志華激動地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