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4-02-03 14:20:02
原標題:畫中有“戲”品年畫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畫中有“戲”品年畫
來源:農民日報
春節臨近,年味愈濃。記得小時候,每逢除夕,在吃團圓飯之前,我最期待干的事就是熬糨糊、貼年畫??粗堇镂萃赓N著“各司其職”的神像,平時難得一見的神仙,此刻全圍在身邊,有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艷麗奪目的年畫把房屋、院落裝飾得喜慶又吉祥。
對中國人來說,年畫之于新年,不僅是濃濃的年味,是記憶中的鄉愁,更是活生生的歷史和文化。年畫始于貼門神,在祈禱豐收、祭祀祖先、驅鬼辟邪等節俗中,逐漸發展為年節裝飾藝術。它以最通俗的繪畫語言,表達廣大民眾的精神天地和心靈向往。
年畫的雛形是貼門神,據南北朝時宗懔《荊楚歲時記》記載,南方地區“正月一日,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郁壘,俗謂之門神”。門神是百姓信仰的能夠驅邪避鬼、保家衛宅的保護神。
武門神即武官形象,通常貼在臨街的大門上,以神荼、郁壘,張飛、關羽,秦瓊、尉遲恭等武將為代表。文官門神有魏征、包公、文天祥等人,一般貼在正堂屋及廂房門上。祈福門神與多子多福、福壽延年有關,與文官門神合稱“文門神”。宋代李嵩所作的《歲朝圖》再現了當時年俗的面貌,不僅在宅門上繪武將門神,而且在堂屋隔扇門上彩繪文官門神。
隨著傳統繪畫和雕版印刷術交融發展,宋代年畫的內容變得更豐富,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贰队航痈!贰段骞蓉S登》《六畜興旺》等彩色年畫。
到了明清,得益于通俗小說、戲曲的蓬勃發展,年畫的創作素材大大豐富,并且有了彩色套印技術的加持,年畫真正盛行起來。
年畫是一種祈求,是民間信仰的視覺化呈現。
年畫是一種點綴年華的裝飾,畫的是人間生活的理想國。它不是寫實的,而是理想主義的。年畫中的人,個個笑意盈盈,孩子都健康可愛,老人都慈祥硬朗;人們的生活都是安居樂業、富足吉祥、花好月圓、子孫滿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連年有余、金榜題名、衣錦還鄉、日進斗金、松鶴延年。對稱飽滿的構圖,抽象大膽的造型,明快艷麗的色彩,加上運用象征、比喻、諧音、雙關等藝術語言,共同營造一種充實滿足、歡樂喜慶的氛圍,表現民眾趨利避害、福壽康寧的心理訴求和美好愿望。
年畫是百姓自我教育的文本,承擔著教化功能。清代李光庭《鄉言解頤》在“新年十事”中記載:“掃舍之后,便貼年畫,稚子之戲耳。然如《孝順圖》《莊稼忙》,令小兒看之,為之解說,未嘗非養正之一端也?!边@種教化題材的年畫也不少,比如精忠報國、蘇武牧羊、昭君出塞、孔融讓梨、雪中送炭、孟母擇鄰、踏雪尋梅、武松打虎等,讓民眾通過觀看年畫,內心受到觸動,從而潛移默化實現教化功能。
年畫是張貼起來的風土人情。紙上乾坤大,畫里歲月長。小小一張紙上融合了歷史、神話、世相、人情、風俗、戲曲、農事、花鳥魚蟲等,其蔚為大觀的題材內容,展現出一幅幅廣闊的中國世俗風情長卷,不僅彰顯地域特色,還帶有時代印痕。
年畫有很強的地域性。它是各地民眾的集體創造,受各地物產、風俗、氣候、歷史等因素影響,形成不同風格流派。江蘇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楊家埠、河南朱仙鎮、河北武強、廣東佛山、四川綿竹、福建漳州等都是有名的年畫產地。桃花塢之細膩精致、楊柳青之精雅華美、楊家埠之粗獷豪放、朱仙鎮之典雅大氣、武強之雄勁有力、漳州之清疏樸拙等共同構成了中國年畫彼此爭奇斗艷的藝術世界。
畫中要有戲,百看才不膩。戲曲年畫是中國木版年畫中的一個重要類別,數量很大,不同產地的年畫往往取材于當地百姓喜聞樂見的地方戲。過去百姓的日常文藝大餐莫過于看戲,而大戲難得一見,一幅凝練戲曲經典場景的年畫作為對精彩劇目的最好記錄,貼在屋里日日能看。
如今,我們在這些古樸的年畫中回望傳統習俗,感受穿越千年的美好期許,品味節日所凝聚的文化意蘊,也期待通過人們的攜手努力,來重新喚醒年畫的生命力,使之重新融入社會生活,展現當代價值。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