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2024-02-04 08:41:02
原標題:蒸花糕
來源:法治日報
原標題:蒸花糕
來源:法治日報
□ 楊金坤
“二十八,把面發。”在我的家鄉魯西北地區,臘月廿八這天,家家戶戶都有發面的習俗。發面除了蒸饅頭,主要是蒸花糕。
花糕也叫棗花糕,是用面粉和大棗制作的蒸糕。因“糕”與“高”同音,而且一層比一層高,因此,家鄉人認為過年蒸花糕寓意著生活一年更比一年高。花糕因造型生動、線條流暢、結構清新、色彩豐富、綺麗雅致,情趣悅人,還增加了春節喜慶的氣氛。
花糕制作,程序繁瑣。先搟出一張厚厚的面餅,再用面皮和筷子做出一個個“棗花”依次擺在面餅上,直到覆滿,接著再蓋上一層面餅,就這么一層摞一層,越往上就越小,形成塔狀。最后,還要捏一朵花或各種動物造型,放在花糕的最頂層,一個花糕才算完工。家鄉的花糕各家各戶各不相同,或大或小,或高或低,上面或龍或魚,或花或鳥,千姿百態,巧奪天工,令人拍手叫絕。
蒸花糕時,也蒸一些刺猬、蛇、燕子和魚等小動物。胖胖的刺猬背上背著個大斗子,里面裝滿了金銀財寶,放在門楣上可以招財進寶。蛇是財神奶奶,將它放在糧倉里,吃多少糧食也不會顯少。燕子放在灶臺上,女孩子吃了會像燕子一樣心靈手巧。魚是“余”的諧音,吃了以后家里會余糧多多。
花糕出鍋以后,品相不太好的自己吃。品相好的要晾干,點上紅點,留著串親戚時帶著。
按家鄉的風俗,初二至初八要串親戚。每一家都要準備一個大大的竹籃子,里面裝滿形形色色的花糕,籃子上面再繃一條花毛巾。每到一家,女主人一定要揭開竹籃子上面的花毛巾,對里面的花糕稱贊幾句。串親戚的人一定要堅持留下一些花糕,女主人則要極力推辭。一番推讓之后,便會留下幾個花糕,女主人再把自家的幾個花糕塞進籃子里。一天親戚串下來,竹籃子決不會空的,依然會滿滿當當地再回到家里。
后來,生活水平越來越高,過年的時候,人們很少再帶著花糕串親戚,而是買包裝精美的點心之類直接替代。如今,人們逢年過節送的禮品更是花樣翻新,更沒有人再用花糕串親戚了。
但家鄉人過年仍舊愛蒸花糕,因為他們認為“蒸花糕,年年高”?;ǜ?,寄托了他們的美好愿望,更承載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清市人民檢察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