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4-02-04 08:49:02
原標題:一箭九星!商業火箭這樣發射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一箭九星!商業火箭這樣發射
來源:光明日報
2月3日11時06分,廣東陽江附近海域,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抓總研制的捷龍三號運載火箭(以下簡稱“捷龍三號”),成功將DRO-L星、智星二號A星、東方慧眼高分01星、威海壹號01-02星、星時代-18-20星以及NEXSAT-1星等9顆衛星發射升空。
本次任務是捷龍三號的第3次飛行,更是首次承攬外星搭載發射。
盡管此次任務是捷龍三號的第三次發射,但火箭團隊的隊員們絲毫不敢馬虎:安裝導向式框架,讓火箭穩穩立于船上;罩上保溫裝置,確保其在海上有個溫暖的運輸環境;調整發射點位,讓發射海況更好……通過一次次的任務磨合,捷龍三號更加適應海上發射任務。
捷龍三號是一款商業火箭。對火箭團隊來說,參與商業航天市場競爭,不只是“把火箭打上天”那么簡單,還要考慮如何讓發射任務產生的經濟價值大于成本——這里的成本,既包括投入資金,也包括付出的人力和時間成本。
前兩次發射任務中,為了驗證技術方案、取得所需的參數,火箭團隊在設計飛行遙測系統時設置了63個傳感器。“如果每一發都用63個傳感器,就要付出很高的成本,特別是其中一些力學環境的傳感器價格比較昂貴。”火箭院捷龍三號火箭副總設計師劉偉說,考慮到前期獲得的參數足夠用來確定未來火箭批次的技術狀態,此次發射的傳感器數量被確定為31個,以進一步降低火箭成本。
此外,團隊還調整了火箭的總體回路設計,將可“預制”部分更多地識別、剝離出來,繼續推進火箭的去任務化生產。對此,劉偉打了個比方:“就像在飯店點菜,以前是接到顧客的訂單后,才開始洗菜、切菜、炒菜,顧客需要等待的時間長;現在是我們盡量把前面的工作流程預先準備好,先‘預制’一部分,這樣再設計、生產、總裝起來就方便快捷得多。”
據悉,捷龍三號在研制中的可“預制”部分大約占到70%——此次發射的去任務化部分,其實早在2023年上半年就已完成,后續只剩下為客戶量身打造的30%任務量。劉偉算了一筆賬:“通常做一次回路設計需要4個月左右,這次我們只用了1個月。原來1支隊伍1年只能執行4次發射任務,如今在極限狀態下,我們可以發射12次。”
(本報記者 張蕾 本報通訊員 王小月 桑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