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2024-02-20 09:03:02
原標題:從冰天雪地中深挖競爭力生產力發展力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從冰天雪地中深挖競爭力生產力發展力
來源:經濟參考報
江南春意暖,北國雪未融。2月17日,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在銀裝素裹的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隆重開幕。從申冬奧成功,到辦冬奧驚艷世界,“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夢想照進現實,“一起向未來”的宣言激發出奮進偉力。如今,冰雪激情飛揚在中華大地上,人民群眾樂享“十四冬”,在后冬奧時代掀開了中國冰雪運動跨越式發展的嶄新篇章。
推動我國冰雪運動跨越式發展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冰雪競技迎風展翅,冰雪激情全民共享,冰雪產業熱力四溢,我國通過積極謀劃、接續奮斗,管理好、運用好北京冬奧遺產,充分釋放冰雪運動在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的增長動能,冰雪事業紅紅火火向新向前。
國內外勇爭先 競技實力攀升
提高現代競技體育水平,既要靠氣力,也要靠技力。我國冬季項目運動員們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加強技術創新,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理念和技術,不斷提高訓練和比賽水平。
2月15日,“十四冬”短道速滑比賽在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開賽,武大靖、范可新、韓天宇等眾多現役冬奧冠軍、世界冠軍在全冬會賽場亮相,觀眾紛紛表示“十四冬”短道速滑比賽的“冠軍含量”太濃了,競爭激烈程度不遜于奧運會。
北京冬奧會冠軍范可新認為此次短道速滑比賽很精彩,她說:“全國比賽是良性競爭的平臺,最終目標是角逐出國內最頂尖的運動員,兩年后在米蘭冬奧會上為國而戰。這次比賽也是為了共同進步,你快我才能更快。”
為提高冬季運動競技水平,近年各地、各部門及早謀劃、持續推進,在加強冰雪運動員培養的同時,不斷提升冰雪運動訓練水平。在時間上長短結合,既立足長遠,擴大冬季運動覆蓋面,又著眼參賽,集中兵力提高技戰術水平。國內大型賽事上,新老選手磨煉技戰術,補差距攢經驗。同時,運動員們更是“走出去”長經驗、強技術、拼實力。
2月1日在韓國江原道閉幕的第四屆冬季青少年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派出56名運動員參賽,獲得6金9銀3銅共18枚獎牌,位列金牌榜第五名,并列獎牌榜第三名,獎牌總數創造歷史新高,金牌總數也超過上屆。
56名參賽運動員由15個省市輸送,其中廣東等6個南方省份共輸送11人,充分體現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戰略的豐碩成果。中國體育代表團負責人表示,這些運動員不僅是鞏固和擴大冰雪運動的人才基礎,而且可以承擔在國際賽場為國出戰、為國爭光的重任。
在國際賽場上一次次刷新成績,改變著外界對中國競技體育“夏強冬弱”、中國冬季運動“冰強雪弱”的刻板印象。冰雪產業專家、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原副主任朱承翼坦言,總體而言,中國冬季體育的競技實力和群眾基礎較為薄弱,而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我們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讓我們能夠加快速度朝著冰雪運動強國的目標邁進。
回看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9金4銀2銅、位列金牌榜第三,這一創造了冬奧參賽史上最好成績的盛會,推動了我國冰雪運動跨越式發展。
提升冰雪運動競技水平,我國在項目上揚長避短,既優先保證、重點發展優勢項目和潛優勢項目,又積極發展一般項目和新開展項目,抓緊開展缺項運動項目,推動冰雪運動全面發展。“十四冬”作為北京冬奧會后我國首次舉辦的全國冬季項目大型綜合性賽事,承擔著鞏固和擴大“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果的任務,通過對標2026米蘭冬奧會全面設項、設定決賽最低成績標準、引進外籍裁判、設置青年組等方式,高水平助力米蘭冬奧會備戰。
“‘十四冬’在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樣滑冰等冬季重點和基礎大項上設置青年組,為米蘭冬奧會備戰參賽補充新生力量。一些重點項目還邀請了部分高水平外籍裁判來華執裁,確保賽事公平公正。”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十四冬”組委會常務副秘書長王磊說,“這些都促進了我國冬季項目競賽組織能力和辦賽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有利于我們更好地統籌用好國內辦賽資源,積極承辦冬季項目國際高水平賽事,助力我國運動員爭取更多比賽機會、積累參賽經驗、實現快速成長。”
點燃全民激情 樂享冰雪魅力
大型冰雪運動賽事的籌辦和舉辦,帶動了群眾冰雪運動熱潮,增強了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體育健身意識。
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街頭處處張燈結彩,“十四冬”吉祥物、宣傳海報與紅燈籠、中國結共同扮靚了城市的大街小巷,熱烈的“中國紅”與壯麗的“冰雪白”“冬運藍”錯落有致,互相映襯。
海拉爾區的古城休閑街區里,游客紛紛圍著“十四冬”主題冰雕打卡拍照。一只手拎著剛買的“十四冬”文創,另一只手捧著熱騰騰的奶茶,山東游客邱曉彤漫步在古城休閑街區,又被60米長的冰滑梯吸引了目光。“這里冷極了,也好玩極了。”邱曉彤說,“我們來呼倫貝爾第一次體驗了滑雪,過兩天還要看‘十四冬’比賽,過了個有‘冰雪味’的春節。”
作為歷屆全國冬運會中規模最大、項目最多、標準最高的一屆,“十四冬”承載著大眾對大型冰雪賽事的關注與期待。國家體育總局競體司司長、“十四冬”組委會常務副秘書長張新介紹,“十四冬”實現了“五個第一”:第一次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單位組團參賽;第一次全面對標冬奧會設項,并增設青年組;第一次在冬運會上組織群眾賽事活動;第一次將體能作為競體比賽資格賽的準入標準;第一次在速度滑冰、空中技巧等項目上設定進入決賽的最低成績標準。
“十四冬”從一個只有部分省份、城市參加的比賽,真正變成了一個全國性的運動會。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對全國做了一次冰雪運動的啟蒙與普及,冬奧遺產將長期助力國內冰雪運動的發展。以“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為引領,群眾冰雪運動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實現體育強國的夢想,需要體育事業的全面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豐富的體育文化需求。借著北京冬奧會的東風,花樣滑冰、單板滑雪等“高冷”的冰雪運動收獲了一大批愛好者。在北京的滑冰俱樂部,常見四五歲的“小冰娃”在準備表演,也有成年人在“顫顫巍巍”地“學走路”。
為了更好普及花樣滑冰,中國花樣滑冰協會創辦了俱樂部聯賽,打通從大眾普及到專業運動員培養的上升通道。如今參加花滑俱樂部聯賽的人數持續增長,2023年舉辦的俱樂部聯賽報名環比去年增加了3025人次。
在這個冰雪賽季,北京延慶奧林匹克園區發布了適合全民健身的雪場開放計劃,推行游客免門票入園、免費觀賽等系列優惠舉措,通過“賽事+旅游”發展模式,讓大眾近距離享受冰雪運動。一群孩子在一段平緩的雪坡上練習滑雪,不遠處就是全國高山滑雪錦標賽的競賽雪道,孩子們觀賽滑雪“兩不誤”,冰雪運動的種子就此生根發芽。
內蒙古包頭市勞動公園的人工湖上,滑冰聲、撞擊聲、歡呼聲交織在一起,激烈的冰球比賽每日都在冰凍的湖面上進行。71歲的南為民是冰球隊的一員,三年前重返冰球場后,他感覺冰雪運動令他找回了年輕時的精氣神。南為民說:“這兩年冬天出來運動的人越來越多,冰球隊里年紀大的有六七十歲,年紀小的才十一二歲。小區附近的冰場越來越多,每天在冰場玩兩三個小時,是我們一天中的快樂時光。”
內蒙古自治區體育局局長、“十四冬”組委會副秘書長杜伯軍表示,這個冬季,內蒙古舉辦“冬運惠民”系列賽事活動共240余場次,直接參與25萬人次,輻射帶動健身愛好者近300萬人次。
朱承翼說,隨著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戰略的推進,國內冰雪運動持續升溫,開展冰雪運動的城市已經從大中城市向小城市、鄉鎮延伸,今后中小城市、鄉鎮地區也將成為開展群眾冰雪運動的重要基地,我國群眾冰雪運動正在實現飛躍式發展。
群眾冰雪運動廣泛開展,冰雪運動場地設施也在逐步完善,吸引越來越多人走上冰雪。截至2022年底,我國冰雪運動場地已有2452個,較上年度增長8.45%,貴州、四川、云南等常年無雪的南方地區,也通過建設室內滑雪場等方式開展冰雪運動。
數據顯示,2015年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以來,全國居民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到3.46億人,冰雪運動參與率達到24.56%,美好夢想如今成為現實。
建設體育強國、健康中國,最根本的是增強人民體質、保障人民健康。“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貫穿于冰雪運動發展普及的各個環節,越來越多群眾從冰雪運動中受益并獲得了幸福感。
冰天雪地處 金山銀山起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我國非常關注冰雪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特色文化旅游,把發展冰雪經濟作為新增長點,推動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游全產業鏈發展。
這個冬天,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紅心村的雪村滑雪場“火了”。“這里以前是110畝荒山,村里在2018年引進一家企業,建起了滑雪場。”紅心村黨支部書記李英輝說,雪場建起來后,人氣越來越旺。“村里現在有將近40人在雪場就業,有的做教練,有的做安全員,會滑雪的村民越來越多了。”
乘著“十四冬”的東風,雪村滑雪場每天都有滑雪競技賽,游客可以現場報名參賽,還有冬季研學等活動,吸引更多群眾接觸滑雪。雪場年接待游客從最初的不到5000人次,到這個雪季預計將超過10萬人次。
近年來,各地、各部門千方百計讓冰雪變金銀。放眼神州大地,以冰雪旅游為紐帶,涵蓋特色餐飲、主題住宿、休閑娛樂、文化演藝、戶外運動、醫藥健康等多業態的冰雪產業鏈正在延長,不斷完善的“冰雪+”模式為持續擴大冰雪消費注入新動能。以內蒙古為例,2024年春節假期,內蒙古全區接待國內游客3140.55萬人次,是2023年的5.76倍;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21.22億元,是2023年的7.63倍。
同時,南方冰雪產業也在升溫,煙雨江南正在成為冰雪產業的熱土。浙江形成了冬夏兩季各具特色,冰上雪上全面開花的冰雪體育產業新格局。截至目前,浙江共有24家冰雪運動場所。2022至2023年雪季,浙江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數達168.99萬人次,同比增長17.77%,總產出達4.73億元,同比增長25.8%。
北京體育大學教授白宇飛認為,只要能夠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因勢利導,冰雪完全可以成為激發消費潛能、展示城市形象、推動區域發展的著力點和加速器。
當冰雪經濟的熱度從北向南延伸,各地的冰雪產業形態、冰雪經濟業態日漸豐富之時,傳統的冰雪產業城市也不遑多讓,根據地方特色,努力開拓冰雪新賽道。黑龍江省黑河市冬季最低氣溫達零下30攝氏度以下,這里正依靠全年200多天結冰期的天然優勢,將寒地試車產業打造成一塊特色招牌。目前,黑河市每年試車經濟直接收入1.7億元,由此衍生出的餐飲、住宿、交通、購物等間接收入達4.3億元。
從數據里不難看出,如今我國冰雪旅游、冰雪裝備、冰雪休閑等行業正在強勢發展。飛豬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冰雪游產品的預訂量,同比2023年春節增長近12倍;京東數據顯示,1月以來,滑雪服、滑雪褲同比去年成交金額增長超70%;電力數據也折射出冰雪經濟的向好態勢,崇禮滑雪行業1月用電量達1571萬千瓦時,同比增長20%,創歷史單月用電量最大值。
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冰雪旅游發展報告(2024)》稱,在政策紅利、需求釋放和產品創新等因素激勵下,中國冰雪旅游市場將迎來大幅度反彈,預計2023年至2024年冰雪季,中國冰雪休閑旅游游客有望首次突破4億人次,冰雪休閑旅游收入有望達到5500億元。
在滑雪產業新業態方面,冰雪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已成為創新發展的主流趨勢。此外,冰雪旅游度假作為典型的新業態,為冰雪產業提升作出了重要貢獻。朱承翼認為,智慧數字冰雪是冰雪產業新的發展趨勢,將推動產業邁上新臺階。
朱承翼說:“大眾對線上場景和非接觸消費的需求增加,使得冰雪產業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結合更為緊密,呈現出冰雪產業數字化升級的特征。智慧滑雪服、智慧冰雪產品、冰雪場館數字化運營成為冰雪產業發展的新趨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