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2024-02-21 09:42:02
原標題:做茫茫荒灘上扎根最深的紅柳
來源:法治日報
原標題:做茫茫荒灘上扎根最深的紅柳
來源:法治日報
□ 本報記者 姜東良 李娜 文/圖
零下6℃的荒灘夜晚,比寒冷更讓人難耐的是無邊的寂靜。
2月7日晚上7點,《法治日報》記者跟隨山東省濱海公安局海濱分局孤東派出所所長王國慶開始了當晚的油區巡邏。
每一口油井,都遠離城市。井架上的燈光、天上的星光,是抬頭時能看到的光。百公里外迎新春的熱鬧,似乎與這里無關。
“派出所轄區470平方公里,有孤東、新灘、紅柳3個油田,是勝利油田原油主產區,有油井2585口、原油外輸管線28公里,年產原油135萬噸。”王國慶介紹,為了做好油區守護,孤東派出所通過建立警保聯控工作站深化警企聯動,民警帶領、指導綜治護衛力量、基層班組職工共同做好巡防。
警車行駛在崎嶇的土路上,記者向外望去,紅柳是暗色荒灘上能看到的最多的植物。
“茫茫荒灘,怎么確定巡邏重點?”記者的問題很快得到了答案。晚上7點14分,警車停在“孤東66CP1”號油井旁。“像這口產油純度高、交通四通八達利于作案后逃竄的油井,容易成為不法分子的作案目標,轄區一共十幾口,是步巡重點。”下車后,王國慶帶領民警和勝利油田油區護衛管理中心仙河油區護衛部6名巡線員進行步行檢查,“步巡不能放過兩個細節,一是看抽油機四周的泥土有無體現盜油跡象的車轍,二是看井口有無盜油接線。”
下轉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在“孤東66CP1”號油井旁,一條深溝引起了記者注意。“這是防盜溝,寬10米、深3米、長14公里,是我們利用油區地理優勢挖出來的守護屏障。”王國慶告訴記者,油區地處黃河入海口,東、北臨渤海,南依黃河,派出所依托渤海、黃河、孤東大堤和防盜溝圍合形成封閉油區治安防控區域,構建起了封閉式油區治安防控圈。
晚上8點,記者來到鎮東路治安檢查站。這是派出所在主要外出路口設立的5個治安檢查站之一,24小時對出入卡點車輛進行全面檢查。
“怎樣一眼識別盜油車輛,有絕招嗎?”記者問正在檢查站執勤的民警張帥。“正常的油田工作車,車上帶著維修和取樣工具,輪胎和車轍正常。盜油分子的車多為底盤較高的車,后面座位為了拉油往往被去掉,后輪胎磨損重、車轍深,車玻璃黑乎乎,夜間經常不開燈……”入警兩年的張帥,已經在實戰中有了自己的心得。當晚,鎮東路治安檢查站共檢查車輛100余輛,沒有發現異常。
晚上8點20分,每天的無人機巡邏開始。“無人機巡邏區域主要是28公里的地下原油外輸管線,它能到達步巡難以到達的池塘、水溝等地方,用熱成像技術及時發現管道漏點。”王國慶告訴記者,無人機巡邏期間,他的手機上會實時收到巡護報告,隨時了解巡檢時段、區域、航線及發現的異常情況。
充分利用油區技防的“天羅地網”守牢安全陣地,是孤東派出所做好日常防范的重要做法。晚上8點30分,記者來到孤東采油廠采油管理區三區安全生產指揮中心中控室時,三區書記崔日隨正在帶班。“民警每天都來檢查安全生產情況,我們實時互動,中控室隨時監控油井的壓力、溫度以及各項電氣參數,出現電子圍欄觸碰異常、設備運行異常,派出所會同步收到報警信息。”崔日隨說。
“今晚我在派出所勤務指揮室值班,隨時處置警情和平臺預警。”晚上10點,夜巡結束后,民警李傳奇回到派出所。今年23歲的李傳奇是一名入警一年的新警,在老民警的帶領下迅速成長。
“工作在偏遠的荒灘,你會感到枯燥艱苦嗎?”記者問李傳奇。
“剛開始有這樣的情緒,但早已克服。就像鹽堿地上的紅柳,它不畏風霜茁壯成長,這種‘紅柳精神’是派出所支部文化品牌,也是我們一直傳承的,我們就要做茫茫荒灘上扎根最深的紅柳,守護偏遠油區。”李傳奇說。
記者手記
寒夜的油田荒灘,記者站在采油的“磕頭機”下,第一次聽清了它上上下下往復時和著風的“嘶嘶”聲。而這寂靜的只有“嘶嘶”聲的鹽堿地,卻是孤東派出所民警24小時守護的陣地。
這份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的守護背后,是人民警察為油區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的決心,是警企平安共建的力量,更是負重前行的擔當。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