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時報
2024-02-21 11:15:02
原標題:讓每一筆國債“歸隊”
來源:金融時報
原標題:讓每一筆國債“歸隊”
來源:金融時報
本報記者 趙小亮
通訊員 翟茜 劉葆華
2023年9月以來,人民銀行聊城市分行在全市開展了“喚醒‘沉睡’國債 守護百姓權益”提醒兌付活動。截至2023年末,四個月時間兌付“沉睡”國債32筆90.9萬元,切實維護了國債“金邊債券”的信譽,保障了投資者的經濟利益。
制定詳盡方案
“2023年9月份前,因單位破產注銷、投資人失聯等原因,聊城市轄內尚有多筆以單位、個人名義購買的國債未能兌付,最早的能追溯到80年代。這每一筆國債,都關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關系到國債的信譽,開展‘沉睡’國債提醒兌付專項活動,是我們的職責所在。”人民銀行聊城市分行黨委書記、行長趙向東如是說。
據介紹,為確保提醒兌付工作穩步推進,人民銀行聊城市分行組織全市國債承銷機構召開“喚醒‘沉睡’國債 守護百姓權益”提醒兌付活動動員會議,制定詳盡工作方案,并與公安、社保、民政等部門建立起到期國債提醒兌付協作機制,加強部門間的協調、溝通、配合。該行從喚起應兌未兌國債持有人的“記憶”作為突破口,依托政府門戶網、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開展了一系列、多形式的宣傳活動,不斷擴大提醒兌付活動的社會知曉度,營造濃厚的環境氛圍。針對部分持有人不熟悉國債兌付程序的現狀,該行還組織工作人員上門服務,現場解說兌付需提供的手續資料。
多方協調配合
2023年10月2日上午,青島市民于先生來到建行聊城分行,成功辦理了一筆已經到期18年的國債。于先生原為聊城市民,2005年在建行聊城分行購買了一筆國債,由于留存信息有誤,后又因工作調動多次變動居住城市,導致這筆國債一直沒有兌付。在這次提醒兌付活動中,建行工作人員多方查找線索聯系到本人,成功為他辦理了兌付。
在聊城市轄區像于先生這樣因留存信息有誤而無法聯系的國債持有人并不在少數,一些企業購買的國債收款單,同樣存在預留信息不全面、不準確等情況。對此,人民銀行聊城市分行組織各分支機構、承兌機構,與公安、社保、民政、工商等部門協調配合,分門別類制定應對措施,多管齊下。初步掌握相關資料的,通過電話、走訪催促兌付;債權人未留存關鍵信息或信息有誤的,借助當地公安、社保、民政等部門信息系統全力查找;債權主體名稱變更的,通過發函、走訪等形式,聯合市場監管局、國資委、商務局、法院等部門,共同確定債權主體信息。
兼顧原則性和靈活性
2023年11月,人民銀行聊城市分行在梳理檔案時發現,轄內4家供銷社尚結存4筆80年代的國庫券收款單未兌付,由于聊城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及所屬中心社已于1998年更名,導致供銷社現用名稱與購買國庫券時不一致。為保障國庫券收款單順利兌付,國庫工作人員當即聯系聊城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和東昌府區供銷社對名稱變更提供詳細證明材料,并于2023年12月7日對價值總計7550元的供銷社國庫券收款單進行了兌付。
據人民銀行聊城市分行國庫工作人員介紹,需要人民銀行兌付的1982至1988年國庫券收款單,原購買單位發生名稱變更的現象十分普遍。針對這種情況,該行積極研究,以保障國債投資人利益為出發點,兼顧原則性和靈活性,在確保事實清楚、程序規范的前提下,協助投資人多方尋找證據線索,既為投資人排憂,又提高兌付效率。同時,為進一步方便投資人,該行還制作國債收款單兌付材料“明白紙”、證明材料撰寫模板等,發放給各承兌機構,使經辦人員對各項流程一目了然,確保了提醒兌付工作高效開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