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婦女報
2024-02-24 13:25:02
原標題:“鏗鏘玫瑰”在三尺機臺綻芳華
來源:中國婦女報
原標題:“鏗鏘玫瑰”在三尺機臺綻芳華
來源:中國婦女報
□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陳姝
□ 李宏杰 李麗雅
她們作為導彈軍營里不可或缺的角色,日夜堅守在三尺機臺,緊盯方寸熒屏。她們平均年齡不滿24歲,把青春的坐標定格在戰位,用銀線電波編織出別樣的軍旅韶華,她們就是火箭軍某部通信女兵群體。新春佳節,這群通信女兵在軍營里度過了一個充滿年味兒和“兵味兒”的春節。
傳遞新春祝福
“媽,家里下雪了,你要穿厚點,不用掛念我……”剛剛結束話務值班,上等兵康倩倩就迫不及待地撥通了視頻電話,向父母送上新春祝福。溫暖的對話透過手機方寸屏幕跨越數千公里,將南國與新疆庫車緊密相連。
作為“00后”獨生女,康倩倩自幼對父親康生參軍入伍并扎根新疆的故事耳熟能詳,這也讓她從小在心里埋下了一顆參軍入伍的種子。高中畢業后,瞞著父母,康倩倩悄悄報名去當了兵。
下連后,康倩倩被分配到通信機房,成為一名話務女兵,除了在機房值班,每天還要學習新裝備使用,復習業務考核知識。充實又富有挑戰的生活,讓這個生于千禧年的小姑娘愈發堅韌起來。
在她看來,話務臺24小時常態值班,腦功、耳功、手功、口功必須樣樣精通。方寸間的三尺機臺,熱情優質的服務、準確順暢的通話,需要靠平時重復枯燥的訓練作為保證。
班長劉慶最能體會其中的不易。入伍之初,看著成千上萬組毫無規律的數字號碼,不僅要準確背記,還要迅速反應,劉慶一時無從下手,一陣“頭大”。
“女兵不比別人差,我們一定行!”靠著這股信念,排長曹文華帶著大家集思廣益、主動創新,一起探索快速背記電話號碼的技巧,整理出“編口訣”“編故事”的記憶方法,大大提高了號碼背記的效率。
“話務專業不僅是對號碼進行簡單的背記,更要‘不見其人,但聞其聲’,練就一雙聽音識人的‘順風耳’。”談起話務專業,曹文華深有感觸。部隊是個大集體,兄弟姐妹們來自五湖四海,各種方言、口音不盡相同,熟悉各地方言就顯得尤為重要,閑暇之余,大家又開始學習了解各地的方言。
籌備晚會節目
“爸媽,春節我特忙,在給單位的春節節目做視頻呢,回頭聊啊……”二級上士梁思靜能歌善舞還做得一手視頻,被官兵們親切地稱為“梁導”。
“以前都是上舞臺演,這回既要組織官兵排練節目,還要制作視頻,非常具有挑戰性。”梁思靜很快進入“角色”,指揮若定:“今年春節,是我第一次組織排演節目,希望能發揮我的專長。”
這次晚會,10余個節目中有4個是由通信女兵參演的。曾是女子軍體教練員的劉慧,在練兵場上是一把好手,除了每天日常的工作保障外,晚上她還要加班加點排演節目,連續幾天下來,基本上都是每天回到宿舍倒頭就睡。
“以前每天練操作、爬戰術都沒這么累,感覺過年比平日里更充實。”性格靦腆的劉慧,平日里倔強、不服輸,她覺得舞臺表演只要不怕苦就一定能行。
在訓練之余,這群通信女兵還成立了文藝小分隊,自編自導自演了一大批精彩軍營節目,跟隨單位赴駐訓場、偏遠點位慰問演出,她們用舞蹈、唱快板、表演小品等節目,豐富了軍營文化生活,為官兵單一枯燥的生活注入了活力。
堅守執勤崗位
新春佳節,萬家團圓。熱鬧喜慶的除夕之夜,還有一部分通信女兵依然堅守戰位。
通信女兵的工作看似簡單、機械,沒什么技術含量。可有誰知曉,三秒上線應答、快速處理線路故障的背后,她們付出了多少汗水。
中士毛慧妮為了練好話務“手功”,專門買來可以隨時調整重量的沙袋綁在手腕上,打字速度最快練到了每分鐘170字。為了強化自己記憶的弱項,她向專業精湛的排長請教,用心鉆研“形象趣味記憶法”“交叉跳躍記憶法”,將上千個枯燥的數字制成記憶卡、口袋書,擠時間背記,最終在比武中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績。
自信滿滿的姚倩倩來自山東,平日里除了在通信機房值班,她還任部隊軍史館的講解員,雖然只用幾天就把十幾頁紙的講解稿背得滾瓜爛熟,但她仍不時拿出講解稿默讀。她說:“史館解說意義重大,一字一句都不能有絲毫紕漏。”
這群可愛的通信女兵扎根在密林深處,將“迅速、準確、保密、暢通”牢記心中,用青春芳華譜寫著軍旅旋律,她們清脆的聲音跟隨著導彈戰車馳騁沙場、仗劍大漠:“我是一名光榮的通信女兵,我宣誓:熱愛崗位,報效國家……”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