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4-02-26 08:36:02
原標題:“朐藝繁星”讓學員變身“蒲公英”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朐藝繁星”讓學員變身“蒲公英”
來源:中國文化報
▲ “朐藝繁星”全民藝術普及工程學員參與今年“村晚”演出
本報駐山東記者 蘇 銳 文/圖
趙永敢是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文化藝術中心群星合唱團的學員,這個春節他格外忙碌。先是春節前,作為2024年山東省春節“村晚”示范展示點活動的一部分,趙永敢所在群星合唱團的精彩表演經線上直播后被全國網友圍觀。春節之后,臨朐縣舉辦系列民俗展演,趙永敢又來到臨朐縣文化藝術中心擔任志愿者。他說:“文化活動就是這樣,輔導教師幫助你提高,學到本事后你再去幫助更多人。”
像趙永敢一樣的群眾文藝“蒲公英”,如今在臨朐縣遍地生根。過去幾年,臨朐縣結合城鄉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和文化館(站)總分館制建設工作實際,創新實施“朐藝繁星”全民藝術普及工程,打造“文藝繁星基地”“文藝連鎖店”“文藝暖心驛站”三級特色服務陣地,構建起執行力更強、覆蓋面更廣、服務內容更精準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新格局。
破解單打獨斗難題
“朐藝繁星”全民藝術普及工程的策劃,有其現實背景。
臨朐縣地處山東半島中部,屬沂蒙革命老區,總人口92.8萬人。臨朐縣文化底蘊深厚,這里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書畫),素有“小戲之鄉”“書畫之鄉”“奇石之鄉”的美譽。
近年來,臨朐縣在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水平、效能提升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績,但仍然存在資源利用率不高、服務覆蓋面不廣、社會參與力度不夠的問題。
著眼于此,臨朐縣以“朐藝繁星”全民藝術普及工程為抓手,打造新型文化陣地,分級開展訂單式文藝培訓。之后,讓學員變身“蒲公英”,去感染、帶動更多群眾參與到供給體系中。
“臨朐縣把藝術培訓場館建設作為文化惠民的基礎性工作來抓,積極整合資源,建立起縣、鎮街、村(社區)三級藝術培訓設施網絡。”臨朐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文化和旅游局局長朱占花介紹,在縣級層面,打造文化藝術中心、博物館、圖書館等縣級重點綜合性文化設施;在鎮級層面,全面建成“總館+分館+基層服務點”的三級服務網絡;在村級層面,提升打造全縣村級公共文化設施,建成349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60處歷史文化展示場所,打造群眾身邊的“文化餐廳”。
新空間有新作用
打造分級管理機制,是臨朐縣發展文化“蒲公英”的關鍵環節。
當地依托“十百千”文化人才培訓工程,將臨朐縣文化藝術中心建成一級特色服務陣地,成為全縣“文藝繁星基地”。縣鎮兩級資源整合、統一調度,常年開設二胡、合唱、油畫等培訓課程,選拔、培育優秀文藝骨干,為深入二、三級陣地開展各類公益性輔導培訓提供師資力量。
隨后,臨朐縣以公益藝術培訓為主要服務內容,以全縣18個城市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城區公園為二級特色服務陣地,提供需求雙向互動、流動式培訓供給的特色服務項目,建設面向廣大城區居民的“文化連鎖店”。
最后,以全縣的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為三級特色服務陣地,廣泛征求城鄉居民文化藝術需求。充分利用農閑時節,開展“菜單式”特色服務,建設供需雙向互動的“文化暖心驛站”,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有了分級管理機制支撐的新空間,人員配備也十分重要。
臨朐縣文化藝術中心負責人盧媛媛告訴記者,近年來臨朐縣采取“按需設崗、專兼并行、人崗相適”的辦法,選齊配強縣、鎮、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從業人員隊伍。通過賦予基層文化設施管理、文化活動組織、文藝人才培養、惠民工程推進等工作職責,實現基層文化工作從“無人管”到“專人管”的轉變。
藝術普及成為“大合唱”
完善的人才梯隊,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根本保證。
近幾年,臨朐縣采取“政府扶持、市場培育”辦法,發展壯大專業文藝團隊100余支,匯聚聲樂、舞蹈、戲曲等各領域專業文化人才。截至目前,臨朐縣擁有國家級文化藝術類協會會員200余人、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76人、山東工藝美術大師20余人,形成了成熟的人才梯隊。
此外,當地還注重抓好業余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搭建常態化群眾文化團隊展示平臺,通過舉辦莊戶劇團展演、原創文藝作品大賽等賽事活動,持續培育示范性群眾文藝團隊。黨的十八大以來,臨朐縣培育各類群眾文藝團隊3000余支,動員各類文化能人、文化愛好者5萬多人。
臨朐縣副縣長張惠玉表示,“朐藝繁星”全民藝術普及工程開展后,有效整合縣鎮村三級人才力量,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同頻共振、同向發力,由過去“各唱各的調”升至“同吹集結號”,形成了全社會齊抓共管、黨政企民共同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強大合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