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4-02-27 12:01:02
原標題:落實實踐育人 培養全面發展的好少年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落實實踐育人 培養全面發展的好少年
來源:中國教育報
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第七實驗小學立足學生成長需要,以良好的師德為起點,凝聚學校、家庭、社區和網絡育人力量,在“善思教育”理念的引領下,落實實踐育人,努力發揮學?!爸麝嚨亍薄⒓倚!斑B心橋”、社會“協同網”等育人作用,著力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七彩好少年。
開展宣講和實踐活動
發揮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讓每一位育人者明確育人職責,是開展全環境立德樹人工作的起點。學校通過開展多樣化宣講活動,廣泛宣傳育人的重要性。校長利用家長會進行學校品牌宣講;班主任面向全體學生家長進行全環境立德樹人活動宣講;黨員教師進社區進行科學育兒知識宣講;另外,學校還通過教師會、家委見面會、社區干部碰頭會等方式,大力宣傳全環境立德樹人的重要意義,不同形式的宣講活動在感染教師、家長、社區干群的同時,產生了協同育人原動力。
教師的育人意識全面強化,對學生的觀察與培養更加自覺主動。學校提出“抓習慣就是抓德育,抓德育就是抓質量”的理念,制定了《學生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培養基本目標》,把學生行為規范化、課程化,要求學生從一日常規做起,從入校、上課、下課、集會到放學路隊,班主任及任課教師都細心指導,嚴格要求,不斷提醒,隨時檢查,以課程化的形式不間斷地對學生進行習慣培養,讓學生天天實踐、時時規范,在持續實踐中逐步達到自動化要求。
學校全面優化課程實施,以國家課程為主體,以社團課程和實踐活動為兩翼,積極落實深度學習理念,借力“助學課堂”理論,開展“體驗式”教研,打造“學為中心”的課堂,讓學生在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玩中學。課堂上,師退生進,通過生助、師助完成學習目標,追求“笑聲、掌聲、辯論聲不斷”的“三聲”課堂,努力培養“小偵探、小記者、小講師、小辯手”,讓課堂成為學生思辨能力的培育場。進一步優化實踐育人特色,在三級課程之外開發了無實物編程等十幾個學校社團,首創了“走進七彩世界”班級社團套餐,做到個性化學習全覆蓋,讓學生在有心的觀察、有趣的課堂、有味的活動中發現快樂、幸福成長。
鏈接家庭與學校
發揮家校共育“連心橋”作用
(一)協同育人齊聚力,立體化培養促成長
良好的習慣是影響人一生的軟實力。為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學校與家庭、社區協同聚力,對學生進行立體化培養,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家長護學崗、家委會定時定期參與學生習慣的指導和檢查,形成良性互動;學校黨員教師到社區開展贈書、彩泥畫、親子沙龍等活動,更新了家長的教育理念,營造了濃厚的全環境立德樹人氛圍。除入戶家訪之外,學校還定期組織“家委接待日”、“圍坐暢談”家長茶話會等,學校領導、教師與家委成員、學生家長面對面進行溝通,共商育人大計,解決存在的問題。學校還在“人人是教師、處處是學校、事事可育人”上探索創新,精心設計《育心漂流簿》,讓家長記錄培養孩子的教育方法、教育經驗和教育亮點,漂流簿在學生家長間不間斷地流動、分享,家長們相互借鑒、學習,漂流簿上積累的育子經驗越來越多,成為家長教育孩子的“小紅書”。學校還定期選取漂流簿上優秀的隨筆在學校微信公眾號上進行宣傳推廣,讓全體家長學習更多更好的家庭教育實踐經驗和方法,切實提高家庭教育實效。
(二)勞動教育不松懈,技能情感同提升
勞動可以樹德、啟智、強體、育美,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學校注重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養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良好習慣。課堂上,專任勞動教師既注重技能指導,也讓學生明確工匠精神難能可貴,知道勞動創造美、成就美。實踐中,學校開發了《你好,好習慣》實踐手冊,大力開展每日勞動,讓學生親歷情境、親手操作、親身體驗,并借助評價量表對勞動觀念等進行評價,做到有勞有教、增智強體。活動中,注重正向提升,讓學生愛上勞動。通過開展陽臺種植和勞動周等活動,培養學生持續勞動的責任心;利用校內勞動實踐基地,組織豐收節、麥收節、太空種子培育種植活動,開展勞動技能比賽,選拔育種員、種植員、實驗員和觀察員,促進勞動精神與科學精神雙養成。
(三)閱讀分享常態化,啟智育德悄無痕
打造全環境閱讀氛圍,促進學生“樂讀”。為了“讓書離學生近一些”,學校精心打造讀書長廊,把封閉的館室藏書變為學生觸手可得的開放式讀物,營造了“開門見書影,推窗聞書香”的閱讀環境,學生課間移步就能踏入書海,眼前所見常是師生閱讀的身影,耳濡目染,對書的親近感逐步加深。學校還開展了“萬冊圖書進家庭”活動,把適合學生閱讀的優秀課外書籍與家庭共享,喚起了家長和學生的閱讀熱情,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量。學校圖書館的書發揮出更大的功能,成為三代共育的載體,產生了更好的社會效益。
開展常態化讀書活動,指導學生“樂悟”。讓學生“樂悟”,需要大人的指點,更需要學生自讀自悟。為帶動“悟讀”之風,學校定期舉行讀書交流會,常態化組織“七小朗讀者”展播,并在讀書節中開展多樣化的活動:感情朗讀、講故事、演課本劇、推介好書、畫故事、編故事……各色活動引領學生反復閱讀,在外化表達中與故事角色共情、與作者心意相通,很多做人做事的智慧自然熟記于心。
學生在書海中徜徉、感受,在交流中觸動、加深,“樂讀”“樂悟”之風于潛移默化中助力其全面成長。
聯合學校與社區
發揮社會育人“協同網”作用
為進一步優化學生成長環境,學校加密與社區的互動,充分發揮社會育人“協同網”作用。學校通過開放操場舉辦社區“大手牽小手”親子趣味運動會,進入社區組織親子朗誦會、繪畫比賽、彩泥創作,開展社區家長學校系列講座等活動,引導廣大家長科學育兒,提升了家長們的綜合素質,改善了家庭教育環境,使親子關系更加和諧。2023年9月,學校又聯合長虹社區成立了周末社區托管班,學校黨員干部、骨干教師及社區工作人員組成志愿者隊伍,每到周末輪流到社區托管班進行社區子弟助學、看護等活動。托管班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征,提供作業輔導以及美術、科普、手工、扎染等課程服務,孩子們可以根據學習愛好和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志愿者們在引導孩子自主學習的同時,積極拓展他們的興趣愛好,讓其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陶冶情操,養成好思想、好品行、好習慣。截至目前,共開展周末課堂系列活動36次,服務兒童800余人次,此舉不但解決了社區家長周末孩子管理難的問題,而且還為社區打造了一個家長放心、孩子開心的良好成長環境,幫助孩子學有所樂、學有所成,讓學校教育不再是一座孤島。
(公維慶)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