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
2024-03-04 08:29:03
原標題:【追夢·一線職工風采錄】巧手“剪”出時代芳華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追夢·一線職工風采錄】巧手“剪”出時代芳華
來源:工人日報
每年春節前夕,都是孫衛最忙碌的時候。
與家家戶戶“忙年”不同,孫衛忙著參加民俗活動、商場市集,還忙著幫親朋好友剪出一幅幅充滿年味兒的藝術剪紙。
近日,在位于青島海信廣場的年慶市集,孫衛向來往的市民介紹龍年新創作的剪紙作品。一條條活靈活現的“中國龍”,或搭配浪花、桃花,或搭配金魚、白菜,栩栩如生,傳統剪紙因為有了新形式和新寓意“圈粉”了不少年輕人。
說起自己與剪紙的淵源,59歲的孫衛坦言:“離不開姥姥的啟蒙。”她的姥姥從小就學習繡花、剪紙等女紅手藝,是方圓幾十公里出了名的手藝人,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總有人登門向姥姥求幾幅“剪花兒”。孫衛自小在姥姥身邊長大,6歲就能剪出像模像樣的剪紙。
雖然頗有天分,孫衛還是按部就班地上學、工作,直到姥姥去世3周年的忌日上,看見姥姥留下的幾幅剪紙作品,她萌發了“將這個手藝傳承下去”的念頭。
為了從“野路子”變成“正規軍”,孫衛花1萬多元報名參加了3個剪紙學習班,每天來回6個多小時到老年大學上課。也正是這段經歷,讓她意識到,剪紙最重要的是有創作能力。那段時間,她像著了魔一樣,走路、做飯甚至睡覺,都在琢磨剪紙思路,每天伏案剪紙到下半夜才肯休息。
一張手掌大小的紅紙,一把剪刀,在孫衛靈巧的雙手下,只需十幾秒,一個立體的“春”字便躍然眼前。孫衛告訴記者,剪紙分為剪、刻、手撕、火燙等形式,隨著民間藝術逐漸走到臺前,剪紙也有了更多展示舞臺。
孫衛一直在思索如何將傳統剪紙藝術與現代文化融合,姥姥留下的“花樣兒”頻繁出現在她的剪紙作品中。
“比如這幅《中國美麗鄉村圖》,前半部分的蓮花、‘福’字都借鑒了姥姥的作品,后半部分現代農村生活的場景,還有五月的風和海鷗都是我的原創。”孫衛說,“希望通過剪紙記錄這個美好的時代,也為后人了解青島、回憶青島提供一份記錄。”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