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4-03-07 08:41:03
原標題:科學統籌 守護好文物“家底”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科學統籌 守護好文物“家底”
來源:中國文化報
中華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分布在中華大地上數以億計的文物,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傳承的實物見證,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近年來,全國多地統籌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文物事業各領域取得長足進步,政策法規體系日益健全,文物“家底”更加厚實,安全監管不斷強化,文物利用活力持續煥發。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畫院院長孔維克表示,做好文物工作,必須堅持發展是政績、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把“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貫穿到工作全領域、全過程、全鏈條,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持依法辦事,深化文物保護利用改革。
加強文物保護,離不開各方的共同參與。孔維克認為,城鄉建設必須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決不能占用和損壞文物,更不能以保護為名大拆大建。同時,應當抓好隊伍建設,傳承好老一輩文物工作者的高尚情懷和優良作風,著力提高文保工作人員的政治能力、專業能力、安全監管能力。
多年來,山西不斷加大文物保護力度,但由于文物數量大、價值高、分布廣,山西文物古建保護壓力巨大,尤其是低級別文物存在自然消失隱患。全國政協委員、山西省作協主席李駿虎表示,要加強山西文保隊伍建設,定期組織文保員培訓、提升專業水準;提高文保員工資、補貼等待遇水平,招募退休專業人士和志愿者加入調查和探佚,為村落和田野古建配備公益崗看護人員。同時,對產權私有的不可移動文物采取贖買、簽訂保護協議等方式,并將重要不可移動文物收歸國有。動員全國的社會力量來協助保護,嘗試采取轉讓和租賃等形式,讓有情懷、有實力的個人參與保護利用。此外,要持續加大全國宣傳保護力度,保持對文物違法犯罪高壓嚴打態勢,從嚴、從快、從重打擊涉文物犯罪。
蜀道作為中華大地上一個獨特的文化與地理符號,承載了西部地區兩千多年的文化積淀與發展歷史,見證了古代中國秦隴地區與巴蜀地區政治、經濟、文化持續交流、交融、交往的互動過程。“加強蜀道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工作,意義重大。”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舊石器考古研究所所長鄭喆軒表示,要進一步推動蜀道保護的專項立法工作,推動蜀道保護規劃盡快落地,使蜀道沿線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能夠有法可依、有規可依;進一步加強蜀道沿線遺址的考古工作,以“考古中國”重大課題為契機,著重對蜀道沿線地下文物開展調查、勘探、發掘工作,考古先行,為進一步闡釋、挖掘蜀道的歷史文化價值提供新材料;進一步加強蜀道沿線遺產的保護工作,以“四普”為契機,系統梳理蜀道道路本體和沿線遺產的現狀;進一步加強蜀道的利用工作,使蜀道遺產真正“活”起來。
石寨山大遺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晉寧區,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寨山古墓群和河泊所遺址共同組成,遺址分布總面積800多萬平方米,核心范圍約100萬平方米,是環滇池區域的代表性文化遺存,也是實證云南融入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化進程、開啟跨入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重要史實遺存。為加快推進石寨山大遺址保護利用,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云南省委會副主委、云南工商學院執行校長李孝軒提出,加快推進環滇池區域考古研究,編制專項考古規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